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资源 > 李春兵 校本心得体会

李春兵 校本心得体会

2021年12月07日 10:13:23 访问量:28537

《红色革命》校本开发心得体会

李春兵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入,课程模式也日趋多样化、自主化、特色化,课程结构日趋合理,为学校实施自主办学创设了广阔的空间,为教师教育教学更加自由开放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学校为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开设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有幸参与了学校校本课程《红色革命》的拟写,以下是我在此次校本编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红色革命》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1.充实教学课程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通过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开发多元课程。本次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是贯彻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充分发展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统编版教材的有益补充,充分的考虑到了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感兴趣并学有余力的同学对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体现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多元和个性化发展。

2.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校本课程的编写,学校在前期通过邀请专家学者等方式组织了大量的培训学习,教师们通过这些培训都对校本教材编写的目的、意义、流程、要求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提升了相关的专业技能;在编写的过程中,大量查阅资料,组内谈论学习,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身专业素养。

3.彰显办学特色,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校本课程的研发,在大力推动教职员工提升综合素养的基础上,间接的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多元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习办学特色的彰显,也是学校办学成果的展现,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效益,扩大社会影响。

二、《红色革命》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最新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确立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此次校本课程的开设,通过学习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精神,有助于学生加强的对党的认识,更加拥护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落实政治认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革命精神,理解红色革命精神的产生背景、内涵以及对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学生能够强化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

三、《红色革命》校本课程编写的历程

1.解读纲要和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我国2017年版新课标以及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的“为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研究《红色革命》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价值、学习课程开发的方法基础上,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确定主题,资料查询

确定以《红色革命》为主题,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高二政治备课组全体成员参与课程开发,确定小组成员分工,结合课本和网络图书馆等资源,进行资料查询,组织理论学习,启动研讨。课程开发小组成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有意识向学生介绍此课程开设的意义及价值,积极宣传,拟定课程提纲和结构,设计、拟写课程开发《方案申报书》;项目成员搜集、编辑和整理课程素材。

3.方案的设计和论证

依据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学校所制定的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结合开发的情境和需要,建构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为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依据方案,确认学校课程编制的基本方针、决定学校课程编制的具体组织与时程、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节数的配置三项。

四、《红色革命》校本的实施与评价

1.开课方式:学生自主选课走班教学

2.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文献阅读

3.学习方式:交流探究、自主阅读

4.评价方式:本课程共1学分,课程评价主要从课程实施、课程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价,主要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

评价要点:学生在选课后,必须在一个学期内按时参加本课程的学习,无旷课行为,有事必须请假,并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自修完成落下的教学内容;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环节,思考并认真讨论、回答问题。

五、《红色革命》校本编写的团队及个人分工

就《红色革命》的校本编写团队而言,队内既有学识修养深厚的学科高级教师,长期在一线进行教学研究,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又有年青干劲足的公费师范生队伍。大家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共同致力于学习研究,既有干事的热忱,又有坚定的信心,为相关编写工作提供了人员上的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负责协调进度,参与制定课程标准和大纲、收集和整理资料、编写井冈山精神内容、内容评定、内容修改和校对等,收获极多。

以上便是我的一点心得。

编辑:银昌毕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黔ICP备17003540号-1
联系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以朵大道
联系电话:0858-6239395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