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资源 > 六盘水三线建设相关史实收集

六盘水三线建设相关史实收集

2021年12月07日 10:14:29 访问量:39171

六盘水三线建设相关史实

1964年,5月15日-6月17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毛泽东从存在着新的世界战争严重危险的估计出发提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他提出了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要下决心搞三线建设。会议提出了建设大三线的战略方针。

所谓“三线”指的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一个战略构想,毛泽东主席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地区:前线、中间地带和后方,分别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所谓一、二、三线,是按地理区域划分的,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三线分两大片,一是包括云、贵、川三省的全部或大部分及湘西、鄂西地区的西南三线;是包括陕、甘、宁、青四省区的全部或大部分及豫西、晋西地区的西北三线。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省区的腹地为小三线。三线建设的根本目的,用最简要的话来概括就是毛主席说的“备战备荒为人民”。

IMG_258

1964年6月18日-26日,煤炭工业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同志在五月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指示,会议认为,对煤炭工业的三线建设,要在国家统一安排下,积极主动地进行,以满足三线生产建设的需要。党组确定由钟子云负责,组织力量,总结经验,提出一个切合我国情况,体现总路线精神的建设方案;煤炭部派两名司长随国家计委程子华去西南地区进行研究,提出三线建设规划;三线建设要一气呵成,一、二线要积极支援三线建设。

6月,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加快三线建设的指示,国家计委组织了西南工作组,会同西南局和川、云、贵三省,对成昆线和攀枝花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写出了关于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的报告。同时,国家计委、煤炭部派人对西南三省十几个矿区作了调查研究。

IMG_256

贵州,地处西南腹地,山高、林密、洞多,能源、矿藏丰富,而地处贵州西部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六盘水丰富的矿藏就已引起众多地质学家的关注。他们不畏艰难困苦,以开创性的踏勘调查,让人们初识六盘水这块宝地的“庐山真面目”

1949年年底,西南地区解放伊始,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 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小平,邀请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做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并决定由黄汲清负责组织筹建西南地质调查所,统筹西南地区的地质矿产调查。一个多月后,西南地质调查所组建完成,立即按中央指示和西南军政委员会要求,开始对水城观音山的铁矿勘探。以后几换勘查队,历经20余年努力,终于探明观音山铁矿的成因、储量和品位。据在邓小平同志秘密视察三线建设时从事摄影和记录工作,并曾任过西南局书记处书记、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程子华秘书的老三线建设者——单兰山回忆,当时的六盘水是大西南最穷的地方,到处都是荒山野林,看不到老百姓,就算看到几个也都是从山上下来的少数民族,老百姓大都没吃没穿,男人穿的是稻草编制的衣服,女人没有衣服穿,不敢出门。如今的六盘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大城市。

   单兰山说,因为当时国际形势比较紧张,南方煤炭解决不了工业问题,解决不了贵钢、昆钢生产需要,邓小平秘密视察三线建设便是为了解决北煤南调的问题。1965年11月3日到成都,11月7日到昆明,11月24日便带领中央各部委,加上贵州、四川、云南三个省的省委书记及有关领导约100多人就来到六盘水的六枝。

   据单兰山回忆,1958年以前,苏联专家曾来六盘水勘探过,发现有煤,当时汇报是六枝这个地方,后来中央煤炭设计院来当地考察,发现六枝煤层薄,适合老百姓烧饭,但不适合工业,邓小平听后情绪不太好,在六枝一句话没说。经过实际考察和听汇报后,邓小平了解到水城特别是盘县的煤炭储量大、煤层厚、质量好,适合烧焦、炼钢,当即决定把钢厂放在水城。确定了六盘水的战略地位后,又根据资源优势,规划四个项目:一因项目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建水泥厂;二是建电厂;三是建化工厂;四是修建铁路和火车站。

IMG_20200417_182354

1956年2月煤炭部组织西南地区煤田普查,从普定追踪到郎岱、水城、盘县,一步步发现普郎(六枝)煤田、水城北部煤田、水城南部煤田(格木底向斜)、盘县煤田以及六盘水以外的其他富藏炼焦煤的煤田。“大跃进”期间,六枝、盘县曾被当做普查、详查和勘探的重点。1961年8月29日国家计委重工业局撰写的《关于西南三省的煤铁资源》一文中说:六枝煤田已探明7亿吨,远景46亿吨,为焦、瘦、肥煤;水城已探明6.2亿吨,远景55亿吨,为焦、瘦、肥煤;盘县已探明12.3亿吨,远景70-80亿吨,为肥、焦、瘦煤。这几个煤田的煤经过洗选,可以达到炼焦要求。

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作出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后,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被作为西南三线建设的重点配套项目,煤炭部迅速从全国抽调大批勘探队伍在六盘水展开空前规模的煤田勘探大会战。他们开动钻机,在短短两三年内用汗水和智慧完成主要井田的精查勘探,为六盘水煤炭基地建设提交出一份份可供设计依据的精查报告。由此确定六盘水为三线建设的重点配套项目,是西南三线的重要地区。当年西南三线的重点工程“两点一线”,两点就是指攀枝花钢铁基地和六盘水煤炭基地。

“六盘水”1964年还未成为一个统一的政区,实际指的是贵州省安顺地区的六枝县、兴义地区的盘县和毕节地区的水城县。这一年六七月份煤炭部和国家计委经过调查,确定三县煤藏丰富,决定在这里建立煤炭基地,于是三县因“煤藏丰富”这一特征被连在一起,“六盘水”作为一个组合性的专用地名也从此被逐渐叫开。

煤炭工业部为配合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把六盘水矿区作为煤炭工业中“三线建设”的重点。8月,煤炭部成立以钟子云等七人组成的三线建设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三线地区的煤炭工业建设。

六盘水市境在三线建设之前,铁路线几乎为零,滇黔线(今贵昆线)全长55.6公里的安顺至六枝段1963年9月27日才正式通车。要在六盘水这块土地上展开大三线建设,铁路的修建显得特别急切,因而六盘水的三线建设实际是以铁路为先导的。

IMG_20200417_183517

1964年7月2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示:修成昆路,主席同意;朱委员长提议使用铁道兵。在滇黔线建设中铁道兵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毛主席和党中央提出的加快“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1964年7月下旬至8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和国家计委在四川西昌召开三线建设规划会议,规划了建设以六盘水为中心的西南煤炭基地,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重庆为中心的军工项目,建成都昆明、川黔(重庆至贵阳)和滇黔(昆明至贵阳)三条铁路,形成西南环线,此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对三线铁路建设有许多明确的指示。1964年8月17日,他在北戴河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总而言之,成昆路要快修。没有轨,拆其他铁路的。川黔、滇黔路也要快修,一定要保这三条路。投资、材料要多想办法。3天后即8月20日,他在听取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汇报工作时又说:中央工作会议开过好久,成昆路仍然没有落实。湘黔、滇黔、川黔3条铁路搞了十几年了,没有影子。成昆路要两头修,滇黔路也可以两头开口,还可以更多的点开工。

1964年8月29日,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杨成武就铁道兵部队的使用和扩编问题给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写报告。铁道兵扩编后,共辖13个师3个独立团1所铁道兵学院1所铁道兵学校1所铁道兵科学研究院以及后勤部所属4个基地,总定额增至37.2万人。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和西昌会议的规划,西南铁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其时贵昆铁路实际已全面开工或复工。9月初,中共中央定成立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任命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为总指挥,铁道部代部长吕正操,副部长刘建章、彭敏,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商业部副部长张永励为副总指挥。其下分别设工地指挥部、技术委员会和支援铁路修建委员会,统一领导和集中指挥西南铁路会战。工地指挥部于9月10日在贵州安顺成立,吕正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郭维城、刘建章分别任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指挥部机关由铁道部和铁道兵抽调人员组成。参加施工的铁道兵部队、铁道部工程局以及沿线民工,统一由指挥部直接领导。

贵昆铁路全面开工后,为落实中央关于贵昆铁路务于1966年修通的决定,总参谋部于1964年9月5日发出电令:“调铁道兵1、5、7、8、10师进驻西南地区指定地点,尽快展开施工。滇黔线上除1、5师在原施工管区施工外,另调7师于9月底进驻水城担任水城至树舍段工程任务.....”.据此,铁道兵各部队立即分别从广东、江西、青海等地出发,昼夜兼程,于9月下旬开进指定地区。与此同时,铁道部所属各工程局施工队伍也按照工地指挥部要求,及时到达集结地点。在今六盘水市境,第7师(司令部设在水城县法院办公楼)担任水城至树舍段施工任务,梅花山隧道仍由已于1964年5月18日进驻水城的第5师第23团继续施工。另有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担任水城至六枝段施工任务。此外,由地方动员大批民工上场配属各单位施工。全线30余万人的施工队伍,在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 迅速展开一场铁路建设大会战,他们争时间,抢速度,许多施工定额被突破,不少纪录被刷新,一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铁道兵第五师第23团施工的梅花山隧道,横贯乌蒙山区,全长3968米,是贵昆线施工难度大的关键工程,该工程于1959年年底平行导坑破土动工,后因国家计划几经调整,停停打打,正洞至1964年8月1日才正式开工,隧道通过五个大断层,并有多处暗河、溶洞、和煤层,一年后的1965年9月,隧道出口平行导坑内突然出现涌水,昼夜最大水量达5.4万吨,掘进出现未曾预料的严重困难,指战员在毛泽东“乌蒙磅礴走泥丸”诗句的鼓舞下,知难而进,反复试验,最终找到排堵结合的整治办法,征服汹涌不绝的地下水。保证隧道的顺利开挖。工地指挥部接着发出争取隧道月百米成洞的号召,指战员们多次召开“诸葛亮会”,研究具体措施,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很快实现月百米成洞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刷新记录,单口月成洞最高时达400米,双口平均月成洞也达到213米.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奋战,梅花山隧道工程于1966年2月20日全部完成,为贵昆线全线提前通车创造了条件,1965年5月25日,隧道发生塌方事故,23团排长罗安文为抢救战士杨通奎牺牲,时年仅21岁。在同年9月涌水事故中,一个排的铁道兵战士献出年轻的生命,梅花山隧道施工中牺牲的40余名烈士至今长眠于梅花山的荒野。

IMG_20200417_130141

 1964年9月15日,煤炭部发出《关于抽调施工、地质、设计等力量支援西南煤矿建设的指示》,为了加强西南煤矿的建设,决定从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北、辽宁、中南煤管局、华东煤炭工业公司、京西矿务局、抚顺矿灯厂、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煤矿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工程公司抽调施工、地质、设计、机械方面9000人到贵州。是月,在煤炭部和贵州省委的领导下,贵州省煤管局为迎接国家重点煤矿建设,加速贵州西部煤田的开发,从局机关抽出三分之二的人员到六枝,开始组织迎接外省支援六盘水建设的各项准备和接待工作。

IMG_256

 9月28日,铁道兵7师驻水城,承建水城--树舍段铁路。水城至树舍段由铁道兵第7师负责施工,其中最艰难的工程是天生桥特大桥。天生桥特大桥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可渡河的一段石灰岩暗河上,两端是悬崖峭壁,一边与贵州省境内的狮子口隧道相接,另一边与云南省境内的老虎嘴隧道相连。桥下俯瞰,但见可渡河波浪起伏,犹如万马奔腾一泻千里。当地有古诗云:“雷雨晴空吼,飞流走石丛。惊涛三十里,尽在碧烟中。”施工部队的任务是在“天生桥”上再架一座铁路大桥。建桥过程中,战士们付出超乎想象的艰苦劳动,展示出卓越的才能和智慧。沿可渡河流放下来的近万根原木需从300多米深的谷底运上建桥现场,如用人扛,8个人平均一天只能扛上来2根。指战员们动脑筋想办法,经过3天的苦战探索,终于找到以架空天线运送的办法。他们从老虎嘴下用钢丝绳架起一条长400多米直达崖顶的“天线”,以此把大捆的木料绞上工地。为减轻桥身自重,他们还采用万能杆件拼装组成钢塔架桥墩,既保证桥梁质量,又大大提高建桥速度。建成后的天生桥特大桥长526米、高60多米,使天堑变成通途。

IMG_20200417_183943

在修建贵昆铁路过程中,铁道兵各部队共完成路基土石方5773万立方米,桥梁14.33公里,隧道53.48公里,涵渠24.5公里,正线铺轨33公里,投资56395万元。贵昆线六枝至水城段,由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担任施工。从1964年3季度至1965年初,铁道部13、14工程处,煤炭部四川、辽宁、黑龙江3个煤矿支铁大队,冶金部井巷工程处、北京汽车队等单位,也被调来参加六枝至水城段会战。此段会战职工达5万余人,另有地方民工10万人。

铁道部第二工程局1处驻六枝,2处驻堕却,9处驻二甲,10处驻陡箐,机械筑路工程处驻滥坝,展开一字长蛇阵作会战前的准备,计修建工棚20万平方米,修筑施工便道169公里,建发电站3座,抽水站43处,供水管路120公里。该局1965年共完成大中、小桥梁88座,共长7.84公里。其中六枝境内拉秀大桥长351.51米,最高墩543米,21天完成全桥主体工程;茨冲2号中桥长63.5米,6天半建成。箐口小桥16个小时建成。有的涵洞采用预制拼装,用时仅七八个小时。在桥梁施工中实现“大桥不过月,中桥不过旬,小桥不过夜”的要求。

IMG_20200417_143026

六枝至水城段施工难度大的重点工程数岩脚寨隧道、新窑四线隧道。岩脚寨隧道位于化处车站至大用车站之间,全长2714米,最大埋深300米。隧道横穿大煤山,地质构造复杂。进口有二叠系乐平煤系,砂页岩互层,夹有10层煤。1956年6月钻孔测得瓦斯含量大于10%,并含有黄铁矿。地表全是溶蚀洼地及落水洞。1958年开始施工,1959年1月27日曾发生过两次大的瓦斯爆炸事故,牺牲战士、民工87人。后采取措施于1960年5月打通正洞。其间隧道几次被洪水灌满,煤层中的黄铁矿经化学反应形成硫酸亚铁和硫酸,腐蚀性很强的。1964年复工后隧道改由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施工。主要进行三防(防瓦斯、防岩溶水害、防混凝土腐蚀)为主的全隧道压浆。将刚性道床拆除1900米,改建仰拱并加厚30厘米,分两次灌注,中间加铺两层玻璃丝油毡涂沥青3遍。打通平行导坑,封闭地下水,凿除腐蚀的混凝土。将黑寨河改道,堵截上游水流。修建运营通风洞,拱圈开裂地段加设钢轨护拱,堵排正洞涌水漏水地段等加固改善工程。1965年10月该隧道工程全部竣工,顺利办理验收交接。

新窑四线隧道位于六枝新窑车站西头,原设计为路堑,采用大型爆破施工。这将损毁农田200亩,拆迁农舍70多户。为节约耕地,保证线路与车站合理布置,决定变更设计,采用双跨双线的四线隧道。四线隧道全长112米,由铁二局1处委托广西有色金属井巷处施工。当时四线隧道在西南铁路建设中还是首次,经施工、设计双方多次研究,采用“中墙导进,分线开挖,双跨联拱,交错施工”的掘进施工法,效果良好,建成交付使用后一直安然无恙。

六枝至水城段滥坝到水城西区间约30公里地段的软土病害,又是治理路基的一大难题。这里地势平缓,地质构造却格外复杂,断层纵横交错,地下水富集,下卧淤泥软土和严重风化的页岩和粘土,其厚度2-10米,埋深于地表下1-3米。1965年5月到12月,先后发生的路基沉陷、坍塌害工点88处,病害占区间线段的80%。在川兴寨工点,450米的填土双线路基,填方最高达10米,一夜之间路基下沉6米。地下软土层被挤后四处蔓延,把公路和民房推移10多米而破坏倒塌。该处软土平均无侧限抗剪强度为每平方厘米0.04-0.12公斤,基底倾斜约8-12,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1965年8月,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为成立“滥水段软土路基病害战斗组”解决该难题。“战斗组”抽调铁二局、铁二院及铁道部研究院工程技术人员74人组成,由铁2局总工程师刘建熙任组长,带领机筑处、13和14工程处近万名职工,任务是抢在铺轨前处理全部病害战斗组对软土病害实行研究、试验、设计、精选、检验、安装、交付使用一条龙负责到底的办法,所需资金、材料、设备由施工单位纳入工点工程计划。在滥水段为跨越软土层增加了7座大桥,从地质钻探、设计、绘图、审批、沙石备料、材料调运、施工组织、工场布置,一气呵成,其中6座大桥都实现“大桥不过月”的要求。战斗组在4个月内,提出各种治理方案数百件,变更设计273项,扫除病害工点80多处,增加路基土石方工程72万立方米,增加明洞1座151米,增设大中桥8座1097米,打木桩624根,爆破压密砂桩2833根,挖软土48万立方米,换填片石3.5万立方米,回填粗砂碎石5万立方米,同时增设圬工挡墙、片石护坡等大量防护建筑。滥水段因整治软土病害,工程实际造价比原设计造价提高2.7倍。战斗组在软土整治过程中总结出的“深建桥、浅筑挡、两米换填石、平底打IMG_20200417_235331
沙桩”综合治理经验,在实践中创新的多种施工技术,推导出的各种计算公式,在试用中不断深化。1966年1月30日到翌年2月11日,铺轨架桥队顺利铺轨通过滥水段。铺轨后经100吨重车压道测试无异常,接轨后7天开始临时运营,4个月后正式运营,行车时速达到30公里以上。多年的运营证明治理方案是合理有效的。

西昌会议期间,中共中央西南局决定,西南各省和沿新建铁路的专区、县成立支援铁路委员会。1964年7月28日,水城县成立支援铁路建设指挥部(当年12月25日,改称水城县铁路修建支援委员会)。9月,水城召开三级干部大会,动员全县人民支援铁路建设工作。毕节专署不在贵昆线上,同期成立的毕节专署铁路修建支援委员会搬到水城办公,并从毕节地区所属除水城外其余各县抽调大批干部、民工及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参加支援工作。

 

为解决突如其来的数万铁路建设大军和随行家属的吃饭、住宿和生活日用品供应,地方政府在铁路沿线每隔6公里左右设一个综合供应点。水城县境内共设10个供应点,有500多人参与供应服务。供应点多系临时搭建的工棚,透风、漏雨、潮湿,服务人员毫无怨言。据不完全统计,其间地方政府共组织供应粮食1000万公斤,肉食100万公斤、食油62.5万公斤,劳保用布10000多米,食糖、糕点、白酒敞开供应,为增加蔬菜供应新辟菜地约14公顷。为解决铁路占地问题,水城县领导率领干部下到沿线村寨,通过动员说服,征用土地400多公顷,搬迁房屋2万多平方米,迁坟1103所。铁路施工办公住宿房屋紧张,县机关腾出15188平方米砖木结构房屋,并组织劳力割茅草斤百万公斤,调集稻草15万公斤,赶烧砖瓦216余万块、石灰95万余公斤,用于修房屋搭工棚。铁路铺轨急需道砟,县铁路修建支援委员会火速从沿线5区13个公社组织民工1万多人顶烈日冒风雨,在沿线80公里路段用手锤敲碎石25万多车以保证供应。铁路局10处在滥坝区小冲头岩上施工的交接班中发生桥台垮塌事故,13名职工死亡,毕节专署和水城县支铁办领导为处理后事在山上风餐露宿几天几夜。其间,贵州省人民委员会从全省财贸系统抽调一批干部到铁路工地设银行、商店、邮电、书店等网点,为铁道兵部队和铁路工程处服务。为梅花山区段服务的中国人民银行威宁县支行青友办事处设在乐居,由5人组成,初到时吃住办公在一顶军用帐篷里,后来才有木竹油毛毡搭建的办公用房。他们时常到连队发津贴、办理存储业务,攀岩下谷,每次都要走一二十里山路。从1964年9月25日起铁道兵第1师从云南的格以头继续向北铺轨,年底铺到凤凰山站。

IMG_268

1965年5月1日,铁道兵第5师从凤凰山站接着向前铺轨,年底铺到沙拉坪2号桥。经过铁道兵部队和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两支铺架队伍的全力奋战,贵昆线最后于1966年3月4日在观音岩大桥接轨,实现全线通车。3月10日,在梅花山站举行通车仪式。

贵昆铁路六枝至树舍段提前9个月又27天实现全线建成通车,这是新建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歼灭战。该项会战实现西南铁路工地指挥部“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低造价”的要求,仅六枝至水城段就评出关寨二号三线隧道等32个样板工程为表彰铁道兵部队和铁道部工程局在贵昆铁路中的贡献,3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特发函祝贺,指出:“这条铁路是你们1年零5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比原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的,是一个出色的歼灭战。这条铁路的顺利通车,对巩固国防,加速西南地区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贵昆线成千上万的铁路建设者,战斗在荒山野岭,住的是工棚甚至就地露宿,吃的往往是干饭下咸菜、馒头配缺乏油水的“玻璃汤”。这种吃大苦、耐大劳的艰苦奋斗精神为后来的建设者们树立了榜样。

IMG_20200417_142950

成昆铁路是西南三线建设另一重点工程,自1964年8月复工,于1970年7月1日全线贯通营运。成昆铁路蜿蜒在云贵高原,穿越横断山脉,地质结构异常复杂,是当时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工程。在崇山峻岭中,不要说公路,连像样的人走的路都没有,我们的战士喊着号子:“同志们呐,嘿哟嘿哟;加油干哟,嘿哟嘿哟;胸怀全球挑重担哟,嘿哟嘿哟;敢将机器背过山哟,嘿哟嘿哟;备战备荒为人民哟,嘿哟嘿哟……”硬是将机器扛着抬着搬进了施工现场。“天高我敢攀,地厚我敢钻,千山万水任调遣,英雄面前无难关。”这就是修建成昆铁路的铁道兵的铿锵誓言。在成昆铁路修建工地,铁道兵每天工作10多小时,有时连续奋战20 几个小时甚至40几个小时。他们在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下,不怕疲劳,不怕牺牲,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向党汇报,向毛主席汇报。在一个工地上,突然出现塌方,有战士掉了下去,马上就有战士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救人,跳下去的战士又陷了进去,后面的战士跟着往下跳,前仆后继,毫不犹豫,营长看到实在救不回陷落的同志了,才含泪下令停止救人。在这次事故中,18名战士英勇献身。

九道拐隧道见证过这样悲壮的一幕。当时距离成昆铁路的通车时间已经不足三个月,为了抢进度,前一天刚刚上完夜班的孙剑明和战友们又一次钻进了隧道,刚走进去就遇到塌方,几千斤重的大石头砸下来,一下子就砸倒了3个战士,孙剑明光荣牺牲。牺牲前,他给家里写信还对铁道兵生涯满怀期待:“等成昆铁路建成了,我还要留在渡口修成昆支线,我还要去北京修地铁,去坦桑尼亚修坦赞铁路!”

修建成昆铁路,总共有1200多个干部和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和数万官兵一起在简陋的施工条件下,完成了当时世界上最艰巨的工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总长1100公里的成昆铁路线上,修建桥梁991座,凿通隧道427条,仅桥梁和隧道的长度就超过了400公里。今天,我们只能从这些简单的数据中去想象当年成昆铁路修建的难度之大。成昆铁路全长1083公里,平均每1.7公里有1座桥,2.7公里有1座隧道,桥梁和隧道总长433.7公里,占铁路总长40%。至此,西南环线形成。成昆铁路营运之前的1970年4月24日,水城矿区第一辆外运煤列车由野马寨站发出,经贵昆铁路到昆明再转成昆铁路至攀枝花。至此,中央关于六盘水的煤和攀枝花的铁实行钟摆式运输的设想成为现实。

IMG_20200417_142931

1964年9月,水利电力部派华东电力设计院到水城选点,拟建代号“572”工程电厂。

10月初,钟子云率煤炭工业部工作组到六枝、水城矿区检查矿区建设筹备工作。10月2日,在小河煤矿主持召开关于水城、六枝矿区建设规划会议,具体研究加快六盘水矿区建设方案。

10月12日,煤炭部《关于西南煤炭工业建设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为了配合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集中力量建设水城矿区和云南的永仁矿区,集中力量加强盘县矿区的地质勘探工作,加快六枝矿区和云南羊场矿区的建设,并建议成立云贵地区煤矿建设指挥部,统一领导云贵地区新矿区的生产建设工作。

10月27日,水利电力部列车电力局43号列车电站到六枝发电。

10月30日,中共中央批准并印发国家计委提出的《1965年计划纲要(草案)》,纲要指出,1965年计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争取时间,积极建设三线战略后方,防备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计划提出三线建设总的目标是:要采取多快好省的方法,在纵深地区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工业基地。

10月,煤炭部批准贵州省招收3800名新工人。省劳动局将招工指标分配在安顺专区的六枝、兴义专区的盘县、普安、兴仁等九个县。

10月,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筹备小组开始办公。根据中共西南局和中共煤炭工业部党委的决定,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开始筹建。

IMG_346

 11月30日,煤炭部发出《关于成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的通知》。为了加强西南地区煤矿建设的领导,国家经委批准成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统一领导云、贵两省及四川一部分新矿区的生产建设工作。范文彩任指挥、党委书记,管云任副指挥、党委副书记,李健刚、程力夫(未到职)任副指挥。

指挥部设六枝县下营盘,直接领导和管理贵州的六枝、水城、盘县,云南的宝鼎山(永仁)和四川的芙蓉山五个矿区指挥部。云南、贵州两省的煤炭工业管理局和重庆煤矿设计研究院,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直接领导。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的业务和行政工作,由煤炭部领导。中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委员会,由中共煤炭部党组和中共中央西南局委托中共贵州省委领导,范文彩任书记,管云任副书记。六枝、水城、盘县、芙蓉山四个矿区的党委,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党委直接领导。是月,煤炭支黔队伍到达水城、盘县、六枝的共有16个单位3572人。六盘水矿区招收亦工亦农轮换工9600人。

12月10日,中共中央西南局《关于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党委领导关系问题的通知》决定,由煤炭部党组和由西南局委托贵州省委实行双重领导。

      12月,交通部派遣公路三局五公司到六盘水修建矿区公路。三线建设开始之前,六盘水的公路仅有过境的滇黔公路(320国道)、贵烟(贵州贵阳至云南昭通烟堆山)公路和郎黄(郎岱至滇黔公路的黄果树)公路、毕水(毕节至水城)公路,以及一些断头公路。除滇黔公路稍好,其余公路多级别低、路面狭窄损毁严重,常因塌方滑坡而中断。当时铁路未通,大批建设队伍、器材和物资的运输全部压在公路上。1965年月盘兴公路建成,打开南下广西的通道。此时,盘县境内沟通各煤矿并延至水城接通贵昆铁路的两水(从滇黔公路上的两头河至水城)公路和水城县境内沟通各煤矿的水煤(从水城至黔滇两省交界处的煤炭包)公路,一南一北,成为六盘水矿区建设的当务之急。

两水公路(亦称盘水公路)起自盘县的两头河(在320国道线K248+400米处),经老屋基、山脚树、月亮田、到土城,再由土城经坪地翻八担山,进入水城县后跨北盘江,经发耳、杨梅、玉舍到水城。两水公路通车后,从盘县矿区到水城接铁路比绕道安顺近309公里,比绕道云南宣威、沾益分别近367公里和413公里。两水公路的修建是分段进行的。两头河至土城段原有1958年大炼钢铁时修的34公里简易路,1965年10月由贵州省交通厅筑路三队按六级公路标准改建,并延伸至小云尚。1966年1月,盘县矿区指挥部党委召开会议,决定春节期间不休假,组织群众会战,配合专业队伍施工加快抢修速度。当时的口号是:“盘土工农志气高,艰苦奋斗是英豪,革命节日打通路,誓与帝修争分秒;开路当先锋,比学赶帮超,为民争光荣,为国立功劳。”中旬会战开始,盘县筑路大队和盘县矿区各工程处的工人以及附近16个公社的农民共17000多人,沿两头河至土城一线摆开,顶寒风斗冰雪昼夜施工。盘县筑路大队二中队有少数民族民工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头可断,血可流,不修好路不回头”的誓言。断江公社清水塘生产队71岁的农民张羊富一家三代五口上工地背河石。柏果公社17名妇女组成的“铁姑娘队”,不顾天寒水冷,跳进齐腰深的拖长江捞石垫路。盘关大队双目失明的农民潘世忠不顾劝阻,大年三十夜坚持上工地。许多职工主动取消年假,推迟婚期。2月初,贵州省交通厅筑路大队赶来参加会战。经过38天的奋战,2月底公路修成。满载各种建设物资的大型车队终于顺畅开进沿途各矿施工地点。其后这条公路日行车量超过千辆,每天运出煤炭数千吨。1965年两水线由贵州省交通设计院按六级公路标准重测。按重测设计,水城至杨梅61公里及土城至洒基16公里,两段为改建工程;杨梅至洒基段长76公里,全部为新建。1966年6月15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和交通部第三公路工程局联合召开盘水公路施工会议,决定先修坪地(洒基)至杨梅段76公里新线,要求1966年年底初步打通盘水公路,达到土路通车。7月30日,煤炭部同意修建盘水公路杨梅至洒基段。交通部公路三局第五工程处的施工队伍随即到位开工。杨梅至土城段长92公里,需翻越两县交界的八担山。八担山最高处海拔2700米,地势险峻,气候寒冷,在这里施工难度极大。此前水城县境内的40公里尚未动工,盘县境内的52公里仅土城开工一小段。经过近5的艰苦奋战,1971年5月,两水公路全线竣工通车,是年验收后交省公路局接养。其中两头河至土城37公里、土城至酒基16公里由燃料化学工业部投资,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41支队承建,共用工料费529.949万元。

水煤线原称水镇(水城至镇雄)公路,起于水城附近的大威公路141公里处,向西北经煤厂、大河、汪家寨、二塘、大湾、木冲沟,翻越红花岭进入赫章,然后入云南镇雄。是毕节地区南连六盘水市,北接云南昭通地区的一条干线。该公路水城至与赫章交界的木冲沟段长61公里,串联着水城矿区的大河边、汪家寨、那罗寨、大湾、木冲沟等井田。1964年矿区先遣队伍抵达水城时,仅有一条1959年建成的20公里简易公路通汪家寨,公路跨越三岔河的周家湾木桥也已腐朽。1964年冬水城矿区指挥部抢修该桥后,从水城到汪家寨可勉强通车。1965年12月25日,水威矿区公路修建指挥部在二塘成立,毕节专区调集所属金沙、黔西、毕节、赫章、威宁、纳雍、织金等县民工3600多人,修建汪家寨至二塘长28公里的六级公路。该段公路由燃料化学工业部投资100余万元修建,1966年年底建成。二塘至木冲沟13公里,由水城铁厂投资兴建,其中木冲沟煤矿至大湾3公里路面被改为混凝土路面。因未建立养护组织,通车后水毁严重,濒临中断,大型运煤车无法通行。1974年冬,水城矿务局投资整修,翌年竣工1966年,六盘水修建的公路还有:盘县矿区大板桥(老屋基)至火烧铺的矿区内部公路,由贵州省交通厅公路三队等单位施工;水城县城至水城西站长3.5公里被称作铁连线的公路,贵昆铁路通车后随即建成,由水城公路养护总段管养。

1965年

1月1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在六枝正式成立,标志着六盘水矿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开始。

1月9日,煤炭工业部发出《关于为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抽调设计力量的通知》,决定调华东煤矿设计研究院淮南分院和原上海煤矿机械设计研究院做选煤设计的全部人员,去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分配工作。

1月12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确定下列单位的名称和序列:

吉林112煤田地质队为贵州省煤田地勘公司112队;湖南129煤田地质勘探队为贵州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29队;京西勘探队为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73队;河北水文队为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水源队;恢复贵州省煤田地质探勘公司159队;成立贵州省煤田地质探勘公司测绘大队;原贵州省地勘公司113、142队仍归公司领导。

1月14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发布《1965年西南煤炭工业基本建设试行管理办法》共23条,规定西煤所属的基本建设工程,一律取消承包制和甲乙方关系,实行自营管理办法;矿区指挥部对所属地区的地质、设计工作进行统一平衡和督促检查,实行有领导的地质、设计交叉作业,统一计划,统一管理。

1月15日,煤炭工业部发出《关于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抽调政治工作干部的通知》。

1月,云贵煤矿设计研究院在水城成立,归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领导。3月1日,更名为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

IMG_329

2月6日,水城矿区指挥部成立,部址水城汪家寨。1964年煤炭部决定恢复水城矿区建设。同年10月建立水城矿区基建筹备处。1965年2月6日,水城矿区建设指挥部在水城汪家寨成立,同年4月1日,改称水城矿区指挥部。刘善水为指挥,吕坚信、牛宝印为副指挥。1966年10月1日,使用代号“大河农场”。1967年春水城矿区指挥部被夺权。不久,水城矿区指挥部分成生产和基建两个系统,生产系统称大河农场生产指挥部(亦称水城矿务局筹备处),基建系统称水城地区煤炭基本建设指挥部。4月实行军事管制。12月19日,大河农场生产指挥部更名为水城矿务局。1968年3月,水城地区煤炭基本建设指挥部和水城矿务局分别成立革命委员会。1970年4月,水城地区煤炭基本建设指挥部和水城矿务局分别成立“抓革命、促生产”临时领导小组。

IMG_20200417_182816

7月,两个单位合并为水城矿务局,接受燃料化学工业部和贵州省双重领导,以省为主。9月1日下放给贵州省。12月2日,遵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六盘水地区体制问题的批复,接受水城特区领导。1971年2月划归六盘水地区燃料化学工业局领导。1979年4月1日划归贵州省煤炭工业局领导。截至1990年年底,水城矿务局直管24个单位:汪家寨煤矿、大河边煤矿、木冲沟煤矿、老鹰山煤矿、那罗寨煤矿、顶拉煤矿、小河煤矿、红旗煤矿、汪家寨选煤厂、老鹰山选煤厂、六十四工程处、建安工程处、机电修配厂、二塘电厂、技工学校、中心医院、二塘医院、老鹰山医院、矿山救护队、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综合经营部、长桥休养院,大湾煤矿筹备处。

 2月9日,煤炭工业部发出《关于为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抽调设计力量的通知》,决定调原上海煤矿设计研究院做工厂设计的干部到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分配工作。

2月,中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委员会设立政治部。

3月5日,煤炭部发出《关于抽调1500名职工支援西南建设的通知》,决定从中南煤管局抽调,支援贵阳至水城输电线路建设。

3月10日,煤炭部决定,在贵州新建671厂。

3月12日,煤炭部发出《关于为西南煤矿建设抽调干部的通知》。决定从华东、中南、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煤管局(公司)抽调291名干部。

3月18日,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从贵阳迁驻盘县刘官屯。1980年迁安顺市。

3月,省人委明确六盘水三个矿区的行政编制各暂定为120人,所需经费由煤炭企业垫支。

 3月,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刘澜波到水城察看水城发电厂厂址,水城发电厂开始筹建。1965年3月,云南送变电工程处进入施工现场,至年底所承担工程基本完工。由于西端110千伏水城变电站一期工程及水城临时变电站均末建成,1966年,云南送变电工程处对全线工程进行质量检査,逐步整改,直到验收合格。1966年12月7日,水城临时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行,六水段降压35千伏送电至水城临时变电站。水城地区并入贵州电网。1968年5月20日,新建水城变电站(后改为杉树林变电站),2号主变31500千伏投入运行(1号主变于1970年6月18日投产),同时水城临时变电站停用。贵水输电线六水段自此更名为110千伏六水线。

六水线由国家拨款建设,实际单位造价为5.8万元/千米,全线总投资450.52万元。六水线地处云贵高原的斜坡地段,全线丘陵占11%,一般山地占52.5%,高山大岭占36.5%,属高海拔重冰区和重雷区,冬季导线覆冰直径达400毫米,夏季雷电活动频繁,平均雷电活动日在70个以上。每年出现的雷击掉闸事故高于其他线路。六水线的建成投运,缓解了六盘水地区用电紧张的局面,为建设能源、钢铁和建材基地作出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贵昆铁路“贵水段”电气化的需要,供电部门分别在六枝站、二道岩站附近建设牵引变电站,六水线在两处开断Ⅱ接入六枝牵引变和二道岩引变,形成六牵线、牵二线和杉二线,自此六水线不复存在。110千伏六枝变电站位于六枝特区平寨镇以南约1公里处的小山脚,占地面积6210平方米。站内主要建筑物有主控楼733.8平方米,35千伏开关室469平方米,10千伏开关室124平方米,载波室50平方米,值班员宿舍楼160平方米,累计房屋建筑面积1273平方米。1966年11月,西南电力设计对该变电站进行整体设计。工程分两期进行:第期土建工程包括建设各种生产用房的,开辟场地,修建围墙、公路及各种设备的基础等,由煤炭部66工程处施工,于1967年初破土动工,到1968年第二季度完成。电气部分包括2万千伏安I号主变压器及其附属设备和35千伏、10千伏出线电气设备的安装。由贵州送变电工程处于1967年上半年开始施工,1968年5月竣工。Ⅰ号主变压器试运行成功后于当月正式投运,贵州电网电源向六枝供电。六枝变电站随即带大用、木岗两条35千伏线路和7条6千伏线路。原贵水输电线路在该变电站开断,东端接入102开关,六枝变电站至安顺一段改为安六线;西端接入101开关,六枝变电站至杉树林变电站一段改为六水线。在安六线和六水线之间的断开点用1027和1017两刀闸进行控制,可对以上两条110千伏输电线路直接串联运行。第二期工程主要任务是2万千伏安Ⅱ号主变压器及其附属设备的安装调试,由贵州送变电工程处承担。1974年起开始施工,1978年4月验收后投入运行110千伏水城变电站位于水城县东南郊的白杨坡下,1985年220千伏水城变电站建成后更名为杉树林变电站。该变电站占地面积12113平方米,站内建筑物有主控楼579.2平方米,35千伏开关室617.2平方米,10千伏开关室125.5平方米,电容器室261.2平方米,房屋总建筑面积1583.1平方米。该变电站1965年由西南电力设计院进行整体设计。同年开始施工的一期工程,任务是安装3.15万千伏安的Ⅱ号主变及110千伏配电装置,之前先建水城临时变电站解决水城地区主要用户的用电。一期工程的土建部分包括设于变电站后山上临时变电站的房屋设施、主控室、35千伏和10千伏开关室、110千伏场地的基础等,由煤炭部“永安农场”(1968年改名水城矿务局)七十三工程处承建并一次施工完成。水城临时变电站的电气主设备为1台1万千伏安的临时变压器,安装工程原定由贵州送变电工程处施工,尚未动工即移交云南送变电工程处。1966年12月7日,110千伏六水线送电,临时变压器冲击试运,随即带35千伏老鹰山Ⅰ回负荷。1967年1月带6千伏水城线运行。6月临时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全部结束,随即对35千伏大河线,林场(水钢)Ⅱ回线送电。110千伏配电装置和3.15万千伏安Ⅱ号主变仍由贵州送变电工程处安装,于1968年5月建成投产。投产后原临时变电站1万千伏安负荷全部改接到Ⅱ号主变器上,水城临时变电站停运,一期工程全部结束。

二期扩建工程任务由煤炭部九十三工程处承担,从1970年5月开工,用一个半月时间完成2万千伏安I号主变及其附属设备的安装。6月19日,110千伏水盘线送电,1号主变试运,7月1日正式投产。云南系统电源向水城地区送电新主控楼建成后,该楼电气部分由六盘水供电局设计和施工,于1970年5月前全部

竣工。6月,六盘水供电局从老主控室搬迁到新主控楼。月末新主控室正式投入运行,至此二期工程全部结束。1971年11月22日,水城变电站首次用110开关进行云南、贵州两网络短时并列1974年9月,1050千乏的10千伏电容器于老主控室安装投运。10月,35千伏系统消弧线圈安装投运。1979年12月,I号主变更换为3.15万千伏安的电力变压器。1980年12月,电容器容量增加到2796千乏。1985年10月,35千伏开关室增加两个间隔,305开关向铁厂线送电,306开关向水泥厂Ⅱ回线送电六水段输变电工程的水野段,北起水城发电厂,南至杉树林变电站,西端原设计抵野马寨与拟定于此的水城发电厂联络。1965年由西南电力设计院进行整体设计,1966年2月起和六水线一道由云南送变电工程处动工建设,同年12月建成投运,更名为水水线。后因野马寨附近勘查出滑坡威胁,水城发电厂改址到天生桥水帘洞,1967年,云南送变电工程处将线路延伸至水城发电厂临时变电站。该线全长22.7千米,总投资151.08万元。1978年3-5月,六盘水供电局对水水I回线跨越市中心区的65-73号杆进行移杆改造,以服从六盘水中心区的建设规划。1979年3月21日,水水Ⅱ回线投运后,水水线改称水水I回线。在六水线建设的同时,水城矿区汪家寨片区1965年9月由七十工程处架设野马寨至汪家寨35千伏输变电线路,当年11月1日六枝列车电站的电源经由野马寨传送到汪家寨,是月13日汪家寨平硐开始掘进。老鹰山片区在水城铁厂协助下架1.3公里6.3千伏输电线路后,1964年12月31日由水城铁厂的自备小河电厂供应300千瓦左右电源。1966年水城至老鹰山输电线路建成,老鹰山片区转由贵州电网供电。

3月,卫生部、煤炭部派出北京医疗队和华东公司调出的枣庄医疗队、淮南医疗队陆续到达水城矿区。山西太原公司调入水城矿区指挥部。

3月,全国煤矿干部会议要求,在1965年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优势兵力,以最快的速度建设水城、六枝、盘县等重点煤炭基地。

 4月1日,中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委员会批准:刘凤林任六枝矿区建设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指挥,陈学彪任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李桥、孙宝春、徐冠生任副指挥,张世平任总工程师;侯庚午任水城矿区建设指挥部党委副书记,高峰任政治部主任,刘善水任指挥,吕坚信、牛宝印任副指挥,朱培义任副总工程师。

4月23日,煤炭部发出《关于为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抽调物资供应干部的通知》。决定从华东、中南、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京西等煤炭系统抽调干部246名,到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工作。

 4月27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改变下列单位的名称和隶属关系:(一)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改名为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二)煤炭部北京建筑工程公司和太原公司改名为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建筑安装公司;(三)贵州省煤管局第一、第二基建公司改名为六枝矿区指挥部第一、第二工程处;(四)贵州省煤管局建井工程处、矿山机械厂、第二基建公司六枝电厂、土建队分别改为六枝矿区指挥部第三工程处、矿山机械厂、电厂、第四工程处;(五)成立六枝矿区指挥部医院。

4月29日,煤炭部决定成建制调云南198勘探队参加盘县煤田勘探会战。

IMG_20200418_003103

 4月30日,煤炭部决定从京西矿务局抽调三个岩巷掘进队到六盘水参加施工。

4月,中共贵州省委决定:从省级机关和毕节、遵义、铜仁地区抽调干部支援六枝、盘县、水城矿区组建人民委员会。是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任命何永会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经理,李厥起为副经理。

 5月11日,中共水城矿区指挥部委员会提交《关于成立矿区人民政府及当前存在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

5月12日,广东152煤田地勘队调入六盘水矿区参加会战。

IMG_269

5月20日,六枝矿区指挥部成立,部址六枝下营盘,隶属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刘凤林、丁浩东先后任指挥,副指挥有李桥、孙宝春、徐冠生、孟昭远、何立忠、张川。11月六枝矿区人民委员会成立,实行政企合一,统管矿区煤炭、基建和农业生产。1966年10月1日六枝矿区指挥部启用代号“摩天岭农场”。1967年2月六枝矿区指挥部被夺权,4月实行军管,10月指挥部分成摩天岭农场生产筹备处(后改称生产指挥部)和摩天岭农场建设指挥部两个系统。12月7日与六枝特区群众组织联合成立六枝地区革命委员会。1968年5月11日摩天岭农场建设指挥部改称六枝地区革命委员会煤炭建设领导小组。11月28日,摩天岭农场生产指挥部改称六枝地区革命委员会煤炭生产领导小组。1969年,煤炭建设、生产两个领导小组分别改为六枝地区革委煤炭建设临时领导小组和六枝地区革委煤炭生产临时领导小组。1970年7月3日,六枝地区革委煤炭基建系统与生产系统合并,成立六枝矿务局,接受燃料化学工业部与贵州省的双重领导,以省为主。同年9月1日,六枝矿务局下放给贵州省。12月2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明确六枝矿务局归六枝特区领导,1971年2月划归六盘水地区燃料化学工业局领导。1979年4月1日划归贵州省煤炭工业局领导。截至1990年底,六枝矿务局直管21个单位:六枝煤矿、地宗煤矿、凉水井煤矿、四角田煤矿、化处煤矿、木岗煤矿、六十五工程处、六十六工程处、地宗选煤厂、总机厂、电厂、大华制药厂、水泥厂、矿山救护队、技工学校、总医院、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完全小学、供应处、运输处。

IMG_270

5月25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铁路建设指挥部成立。参加修建贵昆铁路的黑煤、辽煤、川煤、京西支铁大队转入修筑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铁路专线工程的施工。1966年2月,矿区铁路专用线基本完工,指挥部撤销。

 5月26日,卫生部党组给中宣部《为西南煤矿建设基地抽调300张床医院的报告》,建议由江苏省在南京、镇江、苏州等地为西南煤矿建设基地抽调一所300张床医院。12月,该院改名为枝矿区指挥部医院。

5月27-31日,煤炭部张霖之部长到六枝矿区检查指导工作。管云、马匡汉分别向张霖之汇报了三个矿区建设和政治工作情况。31日,六枝矿区召开干部大会,张霖之在大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线建设的指示和对煤矿职工的关怀。指出:煤炭工业以西南为重点,西南又以贵州为重点,贵州以六盘水为重点。集中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搞好六盘水煤炭基地的建设,满足西南建设的需要,是全体煤矿职工的头等大事。张霖之还到六枝矿井下检查施工情况和工程质量。

5月28日,省人委批准六枝井田精查报告。

5月,中共西南局书记李井泉和铁路部长吕正操到水城铁路建设工地检查指导工作。

5月,刘登仁调水城矿区指挥部任党委书记。

5月,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有职工528人,其中工程师105人,技术员218人,助理技术员47人。全院共8个设计队,其中矿井设计队4人,选煤设计队、勘测队、工厂设计队、院直属设计队各一个。

6月1-3日,张霖之到水城矿区检查工作。6月2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制定了《关于宿舍、办公室、食堂建筑标准的若干规定》。

6月9日,水城矿区指挥部开工建设400千瓦燃油发电厂,向汪家寨供电。

 IMG_260

 6月14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发出《关于加强工农联盟和工业支援农业的指示》。

6月25日,煤炭部召开抚顺矿灯厂搬厂设计方案审批会议,决定1966年春节后将抚顺矿灯厂一分为二,搬一半到贵阳市蔡冲,称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矿灯厂筹建处。7月,定名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矿灯厂。矿灯厂设计年生产规模为矿灯4万盏、充电架400台、矿灯灯泡30万只。10月1日,使用代号“新光农场”。是年建成投产。1967年春,新光农场被夺权,同年4月实行军事管制。1968年3月,改称六盘水地区贵阳矿灯厂。1970年9月,改称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矿灯厂。1970年12月10日,中共贵州省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六盘水地区体制问题的批复》决定:六盘水地区在贵阳的矿灯厂和化验室改归省燃料化学工业局领导(事实上六盘水地区至1978年11月仍对矿灯厂行使机构审批权和干部任免权),矿灯厂的产品按国家计划分配,首先保证六盘水地区需要。1972年2月1日,“新光农场”改名为贵州省六盘水地区贵阳矿灯厂。是年,贵阳矿灯厂试制成功1万盏新型矿灯和100台整流器等国家计划外产品,并于12月23日提前完成全年计划,当年盈利450万元。截至是年年底,贵阳矿灯厂共盈利1600万元,相当于国家建厂投资的4倍。1978年6月,贵阳矿灯厂接受煤炭部和贵州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1979年4月,改隶贵州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称贵州省贵阳矿灯厂。1985年1月,改隶煤炭部机械制造公司,称煤炭部贵阳矿灯厂。1987年改隶贵州省煤管局,称贵阳矿灯厂。

1965年6月27日,煤炭部召开徐州煤矿机械厂搬厂设计方案审批会议决定,徐州煤矿机械厂分出的设备、人员1966年一季度搬迁到六枝,更名为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第一矿山机械厂,生产规模为一吨矿车3000辆、三吨矿车500辆、金属支柱5万根,建井非标准设备237台,配件222.9吨。1966年2月18日,徐州煤矿机械厂715名职工在宋忠勤带领下到达六枝平寨六枝矿区指挥部矿山机械修配厂原址,开始建厂。4月初,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调冯国安任第矿山机械厂会战指挥部指挥兼厂党委书记。会战初期,广大职工生活不讲条件,工作不计时间,吃的是包谷杂粮,住的是油毡席棚,睡的是大通铺,条件极其艰苦的下却没人叫苦叫累。在“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口号下连续作战,用两个月时间将徐州搬迁来的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将铸工车间1.5吨电炉建成投入使用。第一矿山机械厂于1966年5月1日正式投产,产品有夯土机、潜水泵、高压泵、矿车、配件及非标准设备。当年完成产量1246.52吨,总产值212.8万元,创造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佳绩。

1966年7-8月,煤炭部又陆续从抚顺、本溪、阜新等地抽调150名老工人,从徐州招进150名职工子弟,从六枝招收亦工亦农轮换工300名,从六枝凉水井矿抽调职工50名,从水城设计院抽调来设计人员10名。到1966年底,全厂总人数达到1418人。同年10月1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第一矿山机械厂使用代号,称“寨上农具厂”。1967年初,厂党委书记冯国安调离,矿山机械厂革命委员会成立,军代表进驻厂里。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代号大华农场)军管会转发煤炭部批复,同意第一矿山机械厂生产指标为7100吨/年,产品明确为电机车、金属支柱、小绞车、钻头钻杆、矿车等4月,厂里组织技术人员试制2.5吨安全型电机车成功。后经六枝煤矿工业性试验,六盘水地区鉴定合格,于1969年3月下文批准批量生产。1969年9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此时已不存在,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下文将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第一矿山机械厂改名为六盘水煤矿机械厂。同年11月,金属支柱正式投入生产。次年7月,电煤钻头用精密铸造工艺正式投产,当年完成17907件;12月26日,自制的第一台单晶炉拉出单晶硅。1971年,自制一台2吨冲天炉和一台三吨行车。厂里还组织技术人员自制成功贵州省第一台1200吨水压机。

1972年3月,六盘水煤矿机械厂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六盘水煤矿机械厂第一届委员会,孙起昌任书记,腾世成、宋忠勤任副书记。9月,高锰钢试制成功。1973年9月,首次试制成功三吨翻车机5台,一吨不摘钩翻车机4台,一吨摘钩翻车机2台,其中,三吨翻车机系全国煤炭系统首家制造。1974年,煤炭部制造局局长王国良到厂检查指导工作,要求全面规划支柱专业生产线和专用设备的制造,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同年,自制成功的第一台150千克工频炉投入生产,使电煤钻头产量由99710件增加到136358件;CDZ-7型7吨架线式电机车投产。1975年5月22日,煤炭部下达《关于六盘水煤矿机械厂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投资300.8万元,用于购置主要配套设备116台,兴建矿车、电气两车间,要求在“五五”计划末期将电机车和三吨矿车的生产能力分别扩大到500台/年和1000台/年。随后,厂里组建三吨电炉会战小组,于次年制造成功投入生产,建成电机烘房,自制成功一台500千克工频冶炼炉,扩大铸工车间铸铁生产能力,保证高强度铸铁的冶炼质量。

1976年,六盘水煤矿机械厂提前一个月完成产值、产量计划,工业总产值达1144.54万元,工业总产量达3338.9吨,完成2.5吨机车204台,品种计划完成100%。1977年5月,六盘水煤矿机械厂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被命名为“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企业”。6月六盘水煤矿机械厂在全省工业学大庆会议上被命名为“全省学大庆先进企业”,厂属铸工车间被命名为“学大庆先进集体”,职工张开莲为“学大庆先进个人”。8月,煤炭部制造局副局长刘先树到六盘水煤矿机械厂检査指导工作,强调对企业进行整顿,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开展设备维护维修。厂党委随即组织开展设备维修、建章立制、质量管理、生活卫生四个会战,当年支柱活柱压斜机和活柱连续加热炉制造成功,支柱专业生产线中线部分基本完成;电机枢片复式冲模制造成功,轴孔、线槽一次成型。12月,厂里承担支援越南、阿尔巴尼亚制造金属梁(HDJ型)任务,金属梁性能试验和工艺性试验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1966年建厂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时,六盘水煤矿机械厂生产经营不正常,10年间共亏损90.6万元。1977年,产量突破4000吨大关,达到4119.91吨,完成2.5吨电机车300台,工业总产值达到1052.03万元,首次实现利润268.9万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一次完成国家计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职工生产积极性高涨,经济效益逐年提高。1979年,六盘水煤矿机械厂工业总产值达到1911.70万元,产品产量5820.99吨,品种11种,质量、消耗全部达到部颁要求。是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防爆特殊型电机车(CDXT-5型)六盘水煤矿机械厂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1980年六盘水煤矿机械厂成功硏制CDXT-2.5型防爆特殊型电机车,填补国家煤矿运输机械的一项空白。1982年,在国内首例成功研制蓄电池式电机车专用车载式沼气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扩大了电机车的使用范围。1984年,研制成功CDXT-8型防爆特殊型电车,1988年,研制CDXT-12型防爆特殊型电机车顺利通过技术鉴定,从而形成煤矿防爆电机车系列产品。在品种规格上,由原来只生产600毫米轨距一种机车,发展到能生产762毫米、900毫米和其他特殊轨距的电机车,从2.5吨到12吨的电机车近30个品种。同时陆续成功硏制胶套轮机车、架线式机车、单轨吊机车、梭式矿车、矿用提升自动报警器、防爆照明灯、防爆信号灯、矿用直流变压器、可控硅充电机以及辊压机、破碎机等新产品。六盘水煤矿机械厂主导产品电机车运行在全国统配煤矿和部分地方煤矿上,并拓展到铁路、建材、电力、冶金等行业,还远销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至1994年,六盘水煤矿机械厂形成年产500台2.5吨~12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式电机车的生产能力。工厂占地面积27.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13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6719万元,主要生产设备415台。工厂设铸轧、铆焊、锻造、工模具、机加工、电气、顶梁、装配、修理等10个分厂(车间)。

IMG_20200418_014509

六盘水煤矿机械厂长期坚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以质量管理委员会为中心的专兼职质量管理体系,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多次获上级颁发的成果奖和质量奖。1976年,金属顶梁获煤炭部行检第一名。1978年,热处理件、铸钢和铸铁件在全国煤矿机械厂的行业评比中获第一名。198年,CDXT-2.5型电机车在全国同行业产品质量检查中获第一名。CDXT-2.5型电机车1980年12月获贵州省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1983年获贵州省优质产品奖和国家经委颁发的优秀新产品金龙奖,1984年获煤炭部优质产品奖,同年又获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颁发的银质奖章,1989年经过复查,继续保持省优、部优、国优的称号。CDXT-5型电机车1990年12月获贵州省优质产品称号,CDXT-8型电机车1990年12月获贵州省优质产品奖,CDXT-12型电机车1989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65年6月,六盘水煤炭开发规划组盘县矿区规划小组到达盘县土城,经过四个月的工作,编制成《盘县矿区规划示意图》。

6月,盘县--兴义公路建成通车,全长123公里,打开了矿区建设南下广西的通道。

1-6月,水利电力部先后派遣17、33、35、43、45、47、48、54等列车电站进入六枝、盘县、水城为矿区建设供电。累计装机23500千瓦,随着电网的发展,列车电站在1968-1970年陆续迁走。

7月1日,盘县矿区指挥部在盘县土城成立。同日,煤炭部决定调开滦总管处一个军事化矿山救护队到水城矿区指挥部。

7月10日-14日,钟子云到水城矿区检查工作,主持了老鹰山矿井设计情况汇报会,听取水城矿区总体设计、施工、准备及政府规划的汇报。

7月13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制定《职工实行“大礼拜”(即每两周休息一天)与探亲的规定》。7月15日,煤炭部决定成建制从峰峰煤矿基建公司抽调500人组成一个工程处支援西南。 煤炭部决定调舒兰矿务局建井工程处700人支援盘县矿区。 7月28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兴义专区,盘县划归兴义专区。7月30日,中共贵州省水城矿区委员会、贵州省水城矿区人民委员会向省委、省人委提出《关于成立贵州省水城矿区政府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

7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综合奖试行办法》在所属单位开始执行。中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委员会《工地战报》创刊。

8月5日,煤炭部决定从辽宁抚顺和阜新矿区抽调1000人土建和机电安装工人支援盘县矿区。 丁禹畴、陈德友、程光道向省人委徐健生副省长、张叔成秘书长汇报关于六枝、水城两个矿区行政区划、机构编制问题。

8月,截止8月上旬止,煤炭部从东北、华北、中南、西北、四川、云南老矿区抽调到六盘水矿区的职工共17892人。其中干部4178人,工人13714人,其中施工队伍6032人,地质勘探队伍2132人;工厂建设队伍203人;设计人员576人;支援铁路建设队伍6407人(辽宁支铁大队2308人、黑龙江支铁大队2443人、四川支铁大队1756人);支援电力建设队伍1633人(焦作支电大队926人,鹤壁支电大队707人)。

 8月12日,煤炭部决定从开滦矿务局抽调240名技术工人,支援盘县矿区。中共西南煤矿指挥部委员会向煤炭部呈报《关于六枝、水城矿区行政区划、机构编制和当前工作安排等问题的报告》。中共煤炭部政治部于9月23日批复原则同意。

8月24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党委任命卢章为盘县矿区指挥部指挥,李飞为副指挥。成立中共盘县矿区指挥部委员会,刘辉任党委书记。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设置下列机构:(一)办公室、计划室、劳动工资室、质量安全检查室、总工程师室、工程、生产、生活管理部;(二)成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后勤部;(三)设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保卫处。

1965年盘县矿区开始建设,同年8月成立盘县矿区指挥部。卢章、刘森先后任指挥,副指挥有李飞、刘文学。12月盘县矿区人民委员会成立,实行政企合一,统管矿区煤炭建设和农业生产。1966年8月1日,盘县矿区指挥部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笫四十一支队,矿区指挥部自然消失。整编的同时,煤炭部决定在四十一支队设生产部,安置未转入军队编制的部分人员,为接替生产作准备。生产部下辖四十四工程处、九十五工程处。10月1日生产部使用代号“龙山农场生产部”。12月29日生产部改为龙山农场生产筹备处,与四十一支队脱离隶属关系,其行政工作自1967年1月1日起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直接领导,党的工作由盘县特区党委领导。1967年3月,龙山农场生产筹备处被夺权,4月实行军事管制。同月龙山农场生产筹备处更名为龙山农场生产指挥部。11月改称盘县矿务局筹备处。1968年2月,盘县矿务局筹备处与盘县特区联合成立盘县地区革命委员会。7月,盘县地区龙山农场革命委员会(又称盘县地区矿务局筹备处革委)成立。1970年3月,盘县地区矿务局“抓革命、促生产”临时领导小组成立。7月,盘县地区矿务局接受燃料化学工业部与贵州省双重领导,以省为主。9月1日盘县地区矿务局下放给贵州省。12月2日起接受盘县特区领导。1971年2月起接受六盘水地区燃料化学工业局领导。1972年10月25日,更名为盘江矿务局。1979年4月1日划归贵州省煤炭工业局领导。截至1990年底,盘江矿务局直管16个单位:火烧铺煤矿、土城煤矿、老屋基煤矿、月亮田煤矿、山脚树煤矿、火烧铺选煤厂、老屋基选煤厂、盘北选煤厂筹备处、水泥厂、总机厂、汽修厂、建安处、技工学校、矿务局高中、总医院、建井大队。

IMG_265

 8月26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发出《关于立即开展练兵工作的通知》。8月31日,贵州省人委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建立六枝、水城、万山、开阳矿区的报告》;提出本着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原则,建议六枝、水城矿区设立相当于省辖市一级的矿区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六枝、水城、盘县矿区人民委员会。(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分别行文任命;陈德友任六枝矿区人民委员会区长,魏祥三、田文郁任副区长;程光道任水城矿区人民委员会区长,陈侠任副区长;朱迪任盘县矿区人民委员会区长,冯福申、张作圣任副区长)。

8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后勤部和后勤部党委成立。张戈任党委书记,高日升任指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委员会成立,刘方俊任副书记。余秋里到六枝、水城矿区、地勘公司视察工作。中共西南三线建设委(成都)会议决定:“三五”期间,六盘水矿区共建新井16对,总投资为5.12亿元,设计能力为1200万吨/年。到1970年建成矿井13对,设计能力为840万吨,当年生产能力达430万吨。

8月,煤炭部下达《盘西矿区设计任务书》。规定“三五”期间盘西矿区开发规模为500万吨/年,“四五”期间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吨以上/年。

 9月2日,煤炭部发出《关于改变西南地区部分煤矿管理体制的通知》,决定将西南地区煤矿的管理体制作如下变更:

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领导的云南、贵州两省煤管局,改由部直接领导。云南、贵州省煤管局党委分别由云南、贵州省委领导;

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领导的芙蓉山山矿区建设指挥部划归四川省煤管局领导,宝鼎山矿区建设指挥部的计划安排由云南省煤管局负责,日常工作由渡口总指挥部统一领导。

贵州省煤管局所属的凉水井、水城两矿分别划归六枝、水城矿区建设指挥部领导。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直接领导和管理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指挥部及建安公司、地勘公司和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

 9月5日,省委基本建设、计划会议矿区组讨纪要《关于建立矿区政府的几个问题的意见》,明确矿区政府的任务、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区划的原则。明确各自矿区政府归省人委直接领导。建议在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设一办事机构,协助省人委领导六枝、水城、盘县三个矿区政府工作。9月6日,煤炭工业部党委发出《关于组成中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委员会的通知》。煤炭部党委第一次会议决定,中共贵州省委工交政治部同意,中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委员会由丁丹、李建刚、刘辉、丁禹畴、马匡汉、马会永、攀鹏飞、张戈、高日升等九人组成。中央批准丁丹、李建刚、刘辉担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范文彩另有任用由丁丹代理。11月12日,中共煤炭工业部政治部通知,经中共中央批准,丁丹任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党委书记。9月8日,煤炭部与贵州省合作投资21万元,修建六枝至水城通讯线路。  

9月17日,煤炭部发出《关于为盘县矿区指挥部抽调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的通知》,决定从黑龙江省煤管局抽调。

 9月28日,煤炭部《全国煤矿基本建设施工设备和劳动力平衡会议纪要》指出:西南煤矿建设所需的技术骨干由老区、老企业成建制、成班子抽调,所需壮工在当地招收。移交生产矿井的技术力量,今后由老区、老企业采取矿对矿、井对井对口保证供给的办法。根据会议精神,煤炭部通知成建制地从下列单位调入到盘县矿区参加建设:京西矿务局机修厂,辽宁第二工程处,抚顺建安工程处,鹤壁工程处,河北省煤管局所属砖厂、料石厂、木材加工厂,峰峰矿务局、鸡西矿务局、华东煤炭工业公司、淄博矿务局等,共抽调10169人,要求在1966年3月前到达盘县矿区。

9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从四月中旬开始的工资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基本结束。整个矿区实行劳动部、煤炭部及省劳动局新拟统一工资标准(简称“一条龙”工资标准)。

10月13日,地宗矿井复工(该井于1958年上马,后停建)由六枝矿区指挥部第1工程处(煤炭部63工程处)施工。

10月13-11月15日,全国计划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1966年各行各业的建设重点,煤炭工业重点建设贵州的六枝、水城、盘县等12个矿区等。中共煤炭工业部政治部致函内务部办公厅,提出六枝、水城矿区,系煤矿单一城市,应成立归煤炭工业部和省委、省人委直接领导的地委、专署一级的党委和政府。实行以企业为主体的集中统一领导,使矿区政府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后勤部,更好地为煤矿生产建设服务。

10月15日,老鹰山立井主井开工建设,由华东基建公司8处(煤炭部71工程处)施工。老鹰山竖井年产原煤90万吨,是国家计划于1965年开工建设的项目。其地形地质复杂,瓦斯大;建设队伍上得晚,地质报告6月才提出。地质、设计、施工各单位打破旧框框,在现场实行有领导的交叉作业,相互紧密结合,结果7月完成初步设计,10月

15日主井开工,比过去的进度提前半年。关于“三结合”经验,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上报的《关于老鹰山矿井开工前准备工作中地质、设计、施工三结合的报告》说“在设计前期主要是设计和地质相结合;后期主要是设计和施工相结合;设计是三结合的纽带。“过去,设计没有地质报告不动手;地质工作死按规范,不问需要。在老鹰山矿,设计人员主动参加地质工作,跑野外,布钻孔,看岩心,搜集资料,同时利用已有勘探成果进行方案设计,提出方案现场审批;钻探结束后,一边整理出地质报告(初稿)在现场审批,一边编制矿井初步设计。最后在正式地质报告提交时,设计文件也已完成。

老鹰山矿地质上问题多,主要是煤层对比。双方从查标志层、煤层顶底板岩性、煤质,古生物及物探曲线等方面入手,并配合看岩心、下小窑,走访老乡,设计人员动手采集煤层顶底板和岩芯标本150多件,从而比较正确地解决可采煤层的对比问题。主要问题解决,设计也就好做了。设计队几次邀请地质队参加设计方案的讨论和审批,地质队几次邀请设计队硏究地质构造、储量计算、涌水量,征求对地质报告内容的意见。情况沟通了,认识和行动逐步统一。全国储量委员会在现场审批报告,只用时三天过去勘探工作被套住“三类九型”框框里,搞了不少无效劳动。这次和设计相结合,省去浅部边缘2个钻孔,将深部孔和井筒检查孔合并,共节省538米钻孔;取消没有实用价值的顶底板岩石物理机械强度试验,少取样200个,少打探坑石门80米,免去边缘及深部2个孔(890米)的4个层次抽水试验,还减去2层非入洗煤的坑道大样试验。总共节约工日4423个,节约投资98740元,同时精简报告,使地质工作进度提前2至3个月。设计人员分担地质工作量,获得地质知识,掌握活资料后设计更壮胆更实在“以往设计和施工打交道的时间最多,矛盾最多。在老鹰山矿,设计队长兼工程处副处长,设计参加施工,施工参加设计,团结合作,这是矿井开工较早的重要原因。设计为施工创造条件,施工为设计简化程序,二者都得到加快。

1965年2月,为不占耕地井口选在一个泥塘,要求在雨季前打通330米的泄水涵洞。按老方法,须打9个工程地质钻再做设计,至少4个月后才能提图,当年矿井就不能开工。设计施工双方共同研究,先出图、开工,施工中设计人员、工程地质人员和施工人员跟班劳动,发现溶洞、淤泥、围岩松动破碎等情况,随时开三结合会议研究对策,修改设计,终于顺利打通涵洞,为矿井开工扫清障碍。

IMG_20200418_022432

同期,临时宿舍、居住区1600米供电线路,由施工和设计双方共同选线、定桩,研究规格、措施,了解情况后施工方只向设计队要一张放线曲线图就开始施工。从设计到完工,不到6天时间。如果不实行双方结合,至少得花两个月。截至11月15日,设计队到工程处征求意见和设计交底有记录的38次。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初步设计的交底和审查。院队领导率20多名设计人员带着40多个问题登门求教,工程处组织有120人参加,工人、技术人员提出50多个问题。经过4天共同研究,大多数问题得到落实解决。如对广场的布置,大家现场放线就地讨论,发现压风机房位于陡坡,施工困难造价高,一致意见决定搬家。任务交代室和浴室在地形上合并有利,就决定合并,既节省投资又扩大面积还便利工作。工程处对单身宿舍的图纸提出40多条意见,使设计更加完善。设计人员带着机修厂工艺布置问题访问20多位老师傅,收集80多条意见,大部分采用,使设计更合理,还节约1万多元。双方共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临时工程和永久工程,尽可能先建永久工程,减少临时工程费用。采区风井的施工利用永久性6千伏输电线6千米,变电所3座,绞车及车房三所,公路1.62公里。对已建成的临时工程分别视情况改作永久工程,如临时压机房和内广场临时单身宿舍改为永久使用,主井临时绞车房用作永久坑木加工厂,临时变电所用作永久油库,临时材料库用作永久工人休息室。共互相利用建筑物13栋,连同设备线路节约资金约15万元。设计人员参加施工贯彻设计意图,在工地和工人打成一片,提出7条意见,被施工队采纳。如工程队在矸石山斜坡开方取石,设计人员看到后提出,这里开方后以后还要填,建议改在副井筒旁边开方,还能腾出施工场地。又如在主井锁口施工时,还没挖到基岩就发现几处片帮、漏稀泥,挂圈有压力。工程处主管工程师不在现场,工人有些急。参加施工的设计人员马上请来设计队主任工程师下井调查,并和赶回来的施工主管工程师一起研究,判断不会继续漏泥,建议再挖几米到基岩再整体砌壁。问题顺利解决。一位工人说:设计上参加施工有问题马上解决。过去出问题,不是打电报就是派人请,动不动就要停工。”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的报告最后对如何理解“不打无准备之仗”、日历工期与绝对工期,以及地质、设计、施工单位在建设中的“负责”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老鹰山矿井三结合中还存在的问题。老鹰山矿井开工前准备工作中的“三结合”经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和煤炭部大力推广,很快成为六盘水煤矿建设的基本经验。

10月中旬,中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总结了前一段工作,安排了第四季度的工作,检查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树立“深、严、细、紧”,反对“浮、松、粗、散”作风,提出要继承和发扬延安作风,促进增产节约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10月26日,中国煤矿工会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工作委员会成立。邢凯任工会主席。

IMG_20200419_024537

10月31日,汪家寨平峒复工建设。由华东基建公司6工程处(煤炭部70工程处)施工。汪家寨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年,分别为斜井开拓、平硐开拓,斜井90万吨/年,平硐60万吨/年。由水城煤矿设计院设计,总概算5715万元汪家寨平硐原为重庆煤矿设计院设计,后改由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设计,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4个采区,总概算2398万元。1959年2月开工,由原水城建井工程处开工建设,1961年7月停缓建。1965年由七十工程处复工建设,1970年5月1日正式移交投产。完成投资3268.91万元汪家寨斜井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3个采区,总概算3315万元。1965年11月15日由四十二工程处开工建设,1972年12月移交2个采区投产,完成投资5583万元。欠交1个采区,生产能力30万吨/年矿井移交后,1973-1977年平硐继续补套,完成投619.44万元。斜井南二采区补套30万吨/年,概算1410万元,1975-1980年,完成投资1891.58万元。补套全部结束后汪家寨矿井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年

10月,六盘水地区物资局及其党委成立。11月2-6日,煤炭工业部副部长范文彩在水城矿区检查工作,先后在老鹰山、汪家寨平峒工地主持召开地质、设计、施工准备工作汇报会。11月6日,毕节专区接省人委通知,为西南铁路工程局招收2500名合同工,参加水城铁路建设。11月10日,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煤矿生产的特点,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制定了《煤矿企业实行亦工亦农轮换制度的试行办法》,确定对煤矿企业常年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实行亦工亦农的轮换制。11月11日,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提交《盘西矿区总体规划方案初步意见》。11月14日,汪家寨斜井开工。由华东煤炭工业公司淮南建井工程处(煤炭部42处)施工。

IMG_20200418_024008

 11月18日,《六枝矿区关于工农结合、互相支援、建设矿区的情况报告》中称:在地方各级党委领导下根据中央关于加速建设三线的指示精神,六枝县委成立了铁路、煤矿建设支援委员会。六枝县在六枝矿区和铁路沿线共设服务网65个,服务人员430人。其中商业网点24个,供销点16个,粮食供应点8个,邮电点9个,银行点8个。煤炭系统征用土地3036.5亩,农业支援煤炭系统劳动力1619人(次)。矿区支援农业:为生产队安装电动水泵12台,灌水田600余亩,土改田300亩;为四个村安装电灯和自来水。有4个公社和一些生产队用上六枝矿区支援的电力。

11月23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党委决定,刘登仁任中共水城矿区委员会书记,侯庚午、刘善水、程光道任副书记。

IMG_289

11月24日,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为首的中央代表团,同行的李富春、李井泉、程子华、吕正操等到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视察,听取了钟子云、范文彩、丁丹等汇报。邓小平说:现在有希望了,看到西南有煤、有铁,办好西南两个大型的联合企业(指攀枝花和六盘水)就好了。六盘水煤矿基地很重要,六盘水的煤炭东运,可以减少北煤南调。当了解到矿区职工吃菜困难时,立即让秘书与北京有关部门联系,调运了十几车皮大白菜到六盘水矿区,广大职工深受鼓舞。邓小平等11月23日,视察了贵昆铁路关寨建设工地,向铁路建设者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对筑路大军的问候,在铁路建设指挥部领导的请求下,邓小平同志欣然挥笔题了“关寨站”站名。

11月27日,经省人民委员批准,水城矿区人民政府成立,驻地汪家寨。11月29日,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成立六枝、水城、盘县矿区政府有关事项的通知》。经请示国务院同意成立六枝、水城、盘县矿区政府,设立相当于省辖市一级的矿区人委。贵州省水城矿区人民委员会成立于1965年11月,机关设在水城县德坞区汪家寨程光道任区长,陈侠任副区长。1966年1月29日,贵州省人委批转毕节专署、水城矿区人委《关于水城矿区行政区划的联合报告》,将水城县德坞区的以德、艺奇、纳福、煤厂、德坞、双嘎6个公社,滥坝区的万全、白腻(包括小河镇)2个公社和城关区其林公社川兴大队,威宁县二塘、三合2个公社划归水城矿区管辖,辖地共10个公社。2月,矿区改称特区,矿区人民委员会改称特区人民委员会,区长、副区长未变。特区人委机关工作部门从矿区时的17个改为15个。1967年春,特区人委被夺权。4月成立军管领导小组,实行军事管制。其间曾成立水城特区三结合生产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原特区人委和水城矿区建设指挥部及其下属厂矿企事业单位。1967年11月,撤销三结合生产领导小组,成立临时生产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大河农场(原水城矿区建设指挥部代号)的基建、生产业务和原特区人委下属各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公社的工作。1970年3月,经省支左领导小组批准,成立水城特区支左领导小组(不久人事变动,正副组长空缺。9月重建)。7月,六盘水地区支左领导小组批准水城特区支左领导小组成立水城特区抓革命促生产临时领导小组,规定在特区革委未建立前,临时领导小组行使特区革命委员会职权。9月,省支左领导小组、省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再度批准水城特区抓革命促生产临时领导小组的成立。1970年12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六盘水地区体制问题的批复》,水城特区与水城县合并为水城特区。特区行使县一级职权,建立革命委员会,归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水城矿务局接受水城特区的领导。  

11月,煤炭部全国煤矿计划会议确定:七十工程处韩世芳队、孙洪福及双鸭山红火箭队突击汪家寨平峒工程;十二工程处01队、平顶山刘景池队突击汪家寨斜井工程;七十六工程处西山平峒一队、二队突击水城西-大湾铁路支线。同时确定下一批支援六盘水矿区14550人。其中华东煤炭工业公司成建制调迁华东第二工程处1200人,第十二工程处1200人,孔集工程处2000人及料石厂、砖瓦厂、木材加工厂、构件厂、矿区通讯技术工人和其他电工531人,于1966年调入水城矿区指挥部;吉林煤管局通化水泥厂100人,调入水城矿区指挥部。鸡西小煤井工人1036人,于1966年上半年调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后其中287人调入水城矿区指挥部。

12月3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向煤炭工业部作《关于六盘国水三个矿区建设情况报告》。《报告》说,1965年对六、盘、水三个矿区建设总的部署是全面准备,重点施工;各项工作是在以思想革命化为基础,以质量标准化为中心,带动全面工作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12月8日,煤炭工业部发出《关于抽调选煤设计人员支援内地建设的通知》,决定调武汉煤矿设计研究院的选煤设计人员支援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提出1966年《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小井开发计划(草案)》。规划在“三五”期间建设小井58对,能力556万吨/年。

12月11日,铁道部工程兵副司令员郭维城、煤炭部副部长钟子云、冶金部副部长徐驰在云南宣威铁道兵五师师部,听取铁道部设计队关于盘县矿区铁路支线设计的汇报。确定:自云南省曲靖站出岔(南线)经火烧铺、土城与羊场支线清水塘站(北线)接轨,南线曲靖至土城136公里,要求在1967年底或1968年初全线建成通车。该线胜境关、平关等重点隧道工程于1966年下半年开工。

12月12-14日,余秋里及国家八个部的领导在钟子云、陈璞如、丁丹等陪同下,视察水城矿区、盘县矿区。

IMG_20200418_004851

12月15日,煤炭工业部发出《关于抽调突击队支援西南煤矿设计任务的通知》,决定由北京、沈阳、华东三个煤矿设计院分别组织三个设计突击队到六盘水矿区,帮助水城煤矿设计院编制三个矿井的设计。后来,这三个突击队分别承担了土城、月亮田、老屋基矿井的设计任务。

同日,盘县矿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机关设在盘县盘关区土城。张作圣、冯福申任副区长。1966年2月,矿区改称为特区,矿区人民委员会改称特区人民委员会,机关驻地迁至盘关。3月,朱迪任区长,张作圣、冯福申继续任副区长。同月云南省将宣威县的白果、松树、迭脉3个公社移交盘县特区管辖。4月,省人委将盘县盘关区的盘关、土城、清水、关口、断江、猛者公社,亦资孔区的火铺、沙陀公社,坪地区的洒基公社和西冲区两河公社的马场屯、亮山2个大队划归盘县特区管辖。至此特区辖地增至12个人民公社。特区人委机关工作部门从矿区时的9个增至13个。1967年4月,特区实行军事管制。是年8月,特区人委被夺权,工作中止。1968年3月,经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批准,特区系统与龙山农场生产指挥部(原盘县矿区指挥部未参与工改兵人员组成)系统的群众组织联合成立盘县地区革命委员会,革委机关驻盘关。4月盘县地区革命委员会归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辖原盘县特区全部建制和龙山农场生产指挥部及其所属厂矿企事业单位。革委机关工作部门改设为1部、2组、2室。1970年9月,革命委员会瘫痪,同月经省支左领导小组和省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批准,成立盘县地区革委抓革命促生产临时领导小组,负责处理革委日常工作。旋即成立盘县特区(地区)支左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盘县地区支两军”工作1970年12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六盘水地区体制问题的批复》,盘县特区与盘县合并为盘县特区。特区行使县一级职权,建立革命委员会,归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盘县矿务局接受盘县特区的领导。

12月19日,煤炭部批准《水城矿区总体设计意见》。矿区新井建设规模为480万吨,洗煤厂设计能力为240万吨。

 12月20日,煤炭部对煤炭工业部各工程处统一编处名称,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隶属的工程处更名如下:六枝矿区建设指挥部第一、二、三、四工程处分别改为煤炭工业部第63、64、65、66工程处;辽宁基本建设局第二工程处改为煤炭工业部第19工程处;双鸭山矿务局建设工程处改为煤炭工业部第24工程处。华东煤炭工业公司基建公司12处改为煤炭工业部第36工程处;基建公司2处及12处一部分组建为煤炭工业部第37工程处;淮南建井工程处改为煤炭工业部第42工程处;基建公司6处改为煤炭工业部第70工程处;基建公司8处改为煤炭工业部第71工程处。以北京建筑安装工程公司1、2、3工区为基础,组建煤炭工业部第67、68、69工程处;公司安装队组建煤炭工业部第92工程处。以山西煤矿建设公司1、2工区为基础组建煤炭工业部第72、73工程处;以中南煤管局基建局鹤壁综合工程处矿建力量组建煤炭工业部第44工程处;以阜新、舒兰、峰峰等单位调来的队伍组建煤炭工业部第74、75工程处;以京西调来的4个掘进队为基础组建煤炭工业部第76工程处。辽宁煤矿支铁大队改为煤炭工业部第77工程处;黑龙江煤矿支铁大队改为煤炭工业部第78工程处;以河南煤矿支电大队及西安转业的通讯兵组建煤炭工业部第93工程处;水城矿区指挥部铁路工程处改为煤炭工业部第94工程处;盘县矿区指挥部筑路处改为煤炭工业部第95工程处。全国煤炭基建队伍共编为95个工程处,参加六盘水矿区建设的有27个工程处,占28.4%。

12月21日,国务院秘书厅电话通知:为利于保密并和其他特区名称一致,水城、六枝、盘县三个矿区应改为特区。贵州省六枝矿区人民委员会成立于1965年11月,机关设在六枝县六枝区下云盘陈德有任区长,魏祥三任副区长。1966年2月,矿区改称特区,矿区人民委员会改称特区人民委员会。陈德有任区长,魏祥三、田文郁任副区长。4月省人委将郎岱县六枝区的六枝、店子、云盘、鱼塘4个公社和头塘公社的博爱大队,普定县化处区的大用、索考2个公社,化处公社铁路以南的斗篷、抵簸、抵岗、上木冲、毛栗坡大队,朵贝公社的岱港大队,腊柳公社的沙子坡大队,马关区田关公社的黄桶大队,马场区羊场公社的良田、四角田大队,镇宁县的木岗公社划为六枝特区辖地。辖地重新组建成六枝、云盘、店子、渔塘、大用、索考、抵簸、木岗8个公社。特区人委机关工作部门从矿区时的11个增至15个。1967年3月,特区人委被夺权,4月成立军事管制小组,负责领导特区的生产和工作。12月经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特区系统与六枝矿区指挥部系统的群众组织联合成立六枝地区革命委员会。1968年4月,六枝地区革命委员会归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辖六枝特区全建制和六枝矿,区指挥部及其所属17个基层厂矿企业事业单位。革委机关改设为3组1室。7月,革委会瘫痪。9月12日,省驻军支左领导小组和省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批准成立六枝地区革委抓革命促生产临时领导小组,负责处理革委日常工作。是月,省支左领导小组批准成立六枝特区支左领导小组,领导特区(六枝地区)的“三支两军”工作1970年12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六盘水地区体制问题的批复》,六枝特区与郎岱县合并为六枝特区。特区行使县一级职权,建立革命委员会,归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12月30日,煤炭部决定,贵州省煤矿学校改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领导和管理。

12月,韩世芳掘进队在汪家寨平峒施工中,创全国岩巷掘进245米新纪录,比煤炭部规定的全国甲级队标准提高183%,并做到安全生产、质量良好。

是月,国家计委发文批准《盘西矿区设计任务书》。

12月,六、盘、水三个矿区根据中央、西南局及省委关于建设新型矿区的指示精神,结合各矿区情况,拟定了矿区政府工作要点,对矿区的体制、组织机构、行政区划、矿井建设规模、工农结合、推行亦工亦农劳动制度等作了安排。

是月,煤田地勘公司提交《盘西矿区地质资料》。

年末统计,煤炭部陆续从黑龙江、辽宁、四川、北京、山西、华东、山东、吉林、中南、河北、武汉、重庆、济南、抚顺、湖南等15个省、25个矿务局,成建制抽调建设队伍支援六盘水。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所属建设队伍已达5万多人,其中亦工亦农19500多人,设备3800多台。《三线建工简报》41期称:1965年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处于全面准备、重点施工阶段。全年投资5949万元,完成6262万元,超额5%。在全年施工的五对矿井中,六枝矿平峒补套工程(生产能力60万吨/年),已于年末建成;地宗平峒、老鹰山立井、汪家寨平峒、汪家寨斜井等新开工的4对矿井生产能力285万吨。共完成掘进1738米,砌碹820米。房屋建筑开工面积20.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4万平方米,超过了原计划。地质勘探提交精查地质报告5个,煤炭储量达150亿吨。六盘水矿区年产原煤12万吨。

1966年

1月1日,六枝矿井移交生产,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服务年限43年,平硐开拓。由重庆煤矿设计院设计,贵州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批准设计。1958年9月,郎岱第一建井工程处开工建设,1961年简易投产。三线建设开始列入重点建设矿井。经过补套于1965年12月27日正式投产1973年7月,经煤炭部昆明会议审定决定延深二、三两个水平,总慨1374万元。实际只延深二水平,投资984万元。投产后未达设计生产能力。

 1月3-4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党委召开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西南局基本建设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IMG_20200418_145424

1月13日,冶金工业部下达《水城钢铁厂设计任务书》,水城钢铁厂作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1965年11月1日至12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等中央和西南局的领导到西南视察三线建设。其间邓小平曾对陪同其视察西南三线建设的国家计委第一副主任余秋里说:西南缺铁,三线无铁是软三线。要加强西南钢铁工业建设,把西南建成硬三线。11月22日到达贵州,在听取中共贵州省委书记陈璞如汇报水钢建设情况时,邓小平同志说:“就要鞍钢包水钢建设。”11月24日邓小平一行视察六枝矿区。11月25日,离开贵阳到成都。30日邓小平西昌听取西南钢铁布局的汇报后,提出原拟设在黔西的钢铁厂以放在盘县为好。12月5日上午,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在昆明震庄迎宾馆主持召开向邓小平、李富春汇报三线综合调查和选择厂矿的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共中央各部委、西南局、三线建委、四川、云南、贵州、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及各大设计院的领导及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等200余人。会上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建设“硬三线”的方针,这就是要把农业基础搞好,粮食做到自给有余;钢铁厂建设要抓紧,保证加工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需要。李井泉也指出:要在1968年前建成钢铁厂,只有钢铁煤炭上去了,才能独立作战,成为“打不垮、拖不烂的硬三线”。李井泉等对1970年前在西南形成300万吨钢铁综合能力提出三个建设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建设攀枝花和昆明钢铁厂,第二个方案是在第一个方案基础上增加建设重庆钢厂,第三个方案是在第一方案基础上增加建设六盘水地区的钢铁厂

12月7日上午,邓小平在昆明主持西南钢铁工业发展会议。在听取余秋里等人的汇报时,邓小平不时插话。余秋里说,总之1970年西南搞到300万吨钢铁能力。万一来不及,还有泸沽、水城观音山和云南罗茨的铁矿可吃。邓小平说,西南比西北条件好得多认为,“昆明坝子上,我不主张多搞企业。现在重点搞贵州了”。余秋里说,铁是两点攀枝花和盘县。邓小平说,这个比较好,对向运输这就好了。中心是铁,有了铁就好搞钢了。余秋里又说,还要在水城炼铁,水城条件好,周围都是煤,就是缺水。水城铁矿可以就近冶炼,可以搞到50万吨。邓小平说,总之,“煤钢联盟”,煤钢托拉斯,电也是从煤出来的。矿石只运出300万吨,而运出的煤也是300万吨。这样对流,运输合理从地理上讲,条件太好了,最理想。会上邓小平同意在西南形成300万吨钢铁综合能力的第三个方案,即增加六盘水为重点,并认为就是再增加一二十亿投资,也要下这个决心。他说带回向中央汇报,希望明年上半年能够定下来会议结束后,12月12-14日余秋里和冶金部等8个部的负责人在钟子云、陈璞如丁丹等陪同下,视察水城矿区、盘县矿区。在盘县参观煤矿并选定盘县钢铁厂的厂址;在水城看几个大煤田,到观音山铁矿、水城铁厂听取观音山铁矿地质资源情况汇报。当时观音山铁矿正在勘探,已获得富矿1400万吨,预计来年可达到2000万吨。余秋里一行都认为这个铁矿很有前途。余秋里指示,先按年开采100万吨进行矿山设计并扩大观音山铁矿的资源勘探。

在水城青杠林现场察看后,初步确定在青杠林建设水城钢铁厂(代号“青杠林林场”,以后多次更名,为简练文字后文一般简称“水钢”),先采观音山的富铁矿,以后铁矿石由四川攀枝花供应,贵州、四川两省实行煤铁对流同月,国务院做出建设水城钢铁厂的决定1966年1月13日,国家计委以治设字[66]39号文下达《水城钢铁厂设计任务书》,决定在贵州水城青杠林建设水钢铁厂。其规模为年产生铁50万吨,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年产生铁30万吨,建设原料基地观音山铁矿,规模为100万吨左右,并相应建设烧结、焦化设施。水钢由鞍钢包建,是第三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IMG_20200418_145520

1966年2月,鞍山钢铁公司派出以鞍钢政治部副主任张子雄为首的第一批支援水钢建设的领导骨干。接着,从政治部及所属厂、矿、处、室抽调的70余名干部,由鞍钢副总经理陶惕成、炼铁厂副厂长刘剑萍率领赶到水钢现场负责筹建工作。同时由鞍钢搬迁568立方米高炉1座及相应配套的一批焦炉、烧结机和矿山、动力等设备。随后陆续到达水钢的设计、建设和后勤队伍共10000人。同期治金部从昆明冶金设计院、武汉钢铁设计院、重庆治金设计院、马鞍山冶金设计院、铁道部第二设计院、成都勘探公司派出大批设计人员和勘探人员,协同鞍钢设计院、鞍山焦耐设计院进行现场设计大会战。中共贵州省委,毕节地区、黔东南州和水城县的党委也都派出干部参加水城钢铁厂建设的领导工作。

3月14-16日,中共水城钢铁厂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全面平衡水钢建设所需的水电交通燃煤建材,落实施工队伍。16日陈璞如在会上根据中共中央西南局指示,宣布成立水城钢铁厂工地党委(中共水城青杠林林场会战指挥部委员会),组成工地指挥部。由陶惕成任党委书记兼指挥长,张子雄任副书记。领导班子中陶惕成、张子雄、刘剑萍、

尹玉华来自鞍钢,另有省建委谢良、省冶金厅王浩,毕节地区专员周树芬、黔西南州委书记姚英、黔东南黔西南州连克云,七冶霍秀山、八冶冯坚。4月9日,水钢工地党委、指挥部正式成立。3月25日,冶金部下达1966年水钢基本建设计划,拨款800万元。4月1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党委和总指挥部成立,由煤炭部副部长钟子云任党委书记兼指挥长,中共贵州省委书记陈璞如任第二书记,煤炭部副部长范文彩任副书记、副指挥长,丁丹任副书记,刘辉、丁禹畴任副指挥长。工业建设总指挥对六盘水地区包括煤炭、钢铁等在内的工业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4月23日,陶惕成赴京向国家计委第一副主任余秋里、副主任宋劭文,冶金部副部长叶志强汇报工作,提出水城钢铁厂的建设总投资约需1.34亿元,按工程进度,1966年总投资4800万元,除国家已拨给800万元外,还差4000万元。余秋里在听取汇报后,当场表示全部照给,同时指示水城钢铁厂建设要越快越好,搞大庆式会战。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于正式下发《关于老基地、老企业支援三线钢铁企业建设的决定》,明确水城钢铁厂由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包建,要为水城钢铁厂配备领导班子和技术骨干,提供和制造主要设备,承担统配物资。6月20日,中共水城青杠林林场会战指挥部委员会向贵州省委、冶金部党委、冶金部西南建设指挥部党委、六盘水指挥部党委并中共鞍山市委、鞍钢党委报送《关于水城铁厂厂址勘察设计情况的报告》。22日叶志强将报告转送余秋里。25日余秋里批示:“志强同志:同意所提厂址意见,位于三块田。望注意实地勘察。”水城钢铁厂会战现场主要分4个工程系统进行:1.矿山系统的矿山开采掘进工程,由鞍钢矿山公司负责施工,完成观音山铁矿露天剥离及坑道掘进工程,要求在1966年底建成年产115万吨矿石的露天矿,1967年上半年建成年产33万吨铁矿石的坑内矿;第七冶金建设公司负责洗选、破碎,空压机、水泵房等地表工程。2.高炉系统由第三冶金建设公司承担施工,要求在1967年7月1日建成第一座高炉并投产,年末建成第二座高炉。3.焦炉系统由第七冶金建设公司承担施工,要求在1967年6月1日建成第一座焦炉并出焦,12月1日建成第二座焦炉。4.其他辅助系统工程建设由会战指挥部抽调施工力量完成。工程质量工作由长沙勘察公司和成都勘察公司承担;机修工程由鞍山阀门厂协助建设,鞍钢修建部参加设计;贵州省水利二处承扭给水工程,铁二局十三处承担铺设厂区铁路;省冶金地勘公司承担勘探任务;毕节地区和水城县组织民工抢修厂区公路;毕节和贵阳运输公司承担运输任务。此期水钢工程建设队伍来自四面八方,会战现场人山人海,一片沸腾。

为了确保投产,自1968年开始,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决定,鞍钢又从各生产厂矿抽调2600多名干部和生产技术骨干来水钢组成生产班子。冶金部先后分别从广西平桂矿务局、广东海南铁矿抽调一批骨干参加水钢生产建设。参加水钢会战的队伍最多时达到30000多人。水钢会战的建设者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偏解的水城山区,脚踏荒山,身居油毡席棚,吃的是包谷杂粮,干的是重活、累活。这里气候恶劣,晴天像蒸笼,雨天满地泥泞。晴天的“扬灰路”雨天便成“水泥路”。职工诙谐地说:“水钢会战三件宝,水靴、雨衣、大棉袄。”为了争时间抢速度早日出铁,从上到下工作不计时间,不讲条件,不辞劳苦,经常守山餐,伴山眠。技工干普工活,挖土石方、搬设备、卸车皮,人抬肩扛手拉身顶都是家常便饭。一位参加过水钢建设大会战的老人当年曾写下这样的歌词:“风梳头,汗洗脸,山风凛冽刺骨寒。星星亮,篝火红,雄心壮志冲云天。钢铸的人呵铁打的汉,同心共铸创业篇。”

IMG_20200418_145549

1966年7月1-9日,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在盘县召开六盘水地区综合规划会议,对六盘水地区的钢铁、煤炭、电力建设和农业生产、副食品供应等作安排。7月9日,中共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指挥部委员会还作出关于钢铁企业以“林场”为代号改名的规定。实际水城钢铁厂从建厂伊始已使用“青杠林林场”的代号7月13日,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彭德怀于六盘水地区综合规划会议结束后赴水城,在冶金部副部长徐驰的陪同下到青杠林水钢工地现场视察。7月26日,水城钢铁厂一号高炉(568立方米)破土动工,8月6日水钢一号焦炉破土动工。正当全厂职工夜以继日,全力以赴抢建一号高炉的主体工程和一号焦炉时,“文化大革命”迅速波及水钢。一些受极左路线影响的人诬蔑水钢建设是“黑三线”,把矛头指向各级领导干部。水钢工地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指挥长陶惕成抱病挨斗,得不到休息和治疗身心遭受严重摧残,于1967年2月24日猝然去世。一时间,水钢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变成梭镖藤帽的武斗场,“无水、无电、无矿”的谎言遍及水钢。一些人鼓吹下马风,煽动停工停产,唆使职工“造反回老家”,弄得人心涣散,会战前期的热情和干劲丧失殆尽。尽管1967年3月3日鞍钢经理林云侠到水钢,在党委会上传达国家“八一”出焦“十一”出铁的要求,并强调必须全力以赴保证实现;水钢3月18日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实行军管。然而水钢第一次会战的目标:1967年上半年建成第一座高炉、焦炉系统并投产,1968年上半年建成第二座高炉、焦炉系统并投产,并没有如期实现。

IMG_20200418_145500

一号焦炉自1968年9月14日点火烘炉,一直烘到1969年9月28日才出焦,其烘炉时间达380天之久,这在中国冶金史上绝无仅有(本来正常时间为50-70天,拖延并造成巨大浪费的主要原因是煤、电供应不足,不能满负荷生产)。一号高炉推迟到1970年9月30日正式开炉,10月1日才出铁,至此水钢第一次建设会战中止。此后一号高炉的收尾配套工程延续了7年。

1968年年底,第七冶金建设公司撤离水钢。是年青杠林林场定名水城钢铁厂(1969年曾更名春雷钢铁厂)。

1969年,经国务院计划起草小组批示,将计划中的遵义薄板厂改建在水城,把水城钢铁厂建成年产50万吨铁,40万吨钢,25万吨钢材和钢坯,40万吨焦炭的钢铁联合企业。要求争取在1972年建成。1970年7月5日,冶金部通知:“经国务院业务组批难,将冶金部管辖的水城钢铁厂下放给贵州省,实行双重领导,以省管为主。”1971年3月,水钢改隶六盘水地区。1971年8月21日,治金部(71)治基字第831号文件正式确定:炼钢车间的建设规模按年产转炉钢40万吨左右考虑,其中军工钢及硅钢产量可根据产品数量确定;建设650毫米中型轧机一套,除开坯外年产各种中型钢材15万吨,其中包括球扁钢0.2万吨,花纹扁钢0.5万吨,子弹钢1-2万吨;建1200毫米薄板轧机3套,年产热轧薄板10万吨,其中包括热轧矽钢片2万吨;多余的钢,开成60-90毫米的方坯,供遵义金属制品厂做原料。此期鞍钢对口包建水钢的行动被中断,建设物资失去保证,二号高炉和二号焦炉的续建被停止。在“抓紧冶金工业重点建设,使鞍钢尽早形成‘双八百’(钢、铁各年产800万吨)的生产能力”的理由下,第八冶金建设公司继第七冶金建设公司之后也调离水钢,会战力量进一步削弱。水钢建设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1972年3月14日,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水钢划归省冶金局直接管理,企业的党务工作仍由中共六盘水地委领导。鉴于第一次会战的施工队伍大多撤离,为使水钢建设工程继续进行,并落实国务院计划起草小组和冶金部的要求,水钢主要领导张子雄、刘剑萍、刘玉林等积极争取贵州省委和省冶金局的支持。1973年3月、5月,在遵义的贵州省冶金建设公司和在万山汞矿的十九井巷公司分别成建制调入水钢。两个公司连同水钢生产系统的检修厂和房产处的维修队伍以及第八冶金建设公司留下的1000多名南方籍职工,组成一支4100余人的基建自营队伍,实行生产基建一肩挑,担负起水钢新的建设任务。1974年10月29日,冶金部指示,水城钢铁厂的建设规模,仍按国家计委批准的铁50万吨、钢40万吨、钢材30万吨的方案进行。1975年下半年,正当水钢对基建系统机构人员按专业规划实施调整的时候,又遭到“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干扰破坏,调整无法继续,基建陷于全面瘫痪。国家批示的炼钢项目,仅推平场地立几根柱子;从日本引进的3200立方米/时制氧机工程,还没有完全试车就封存;轧钢工程只选定厂址而没有动工。

十年內乱的干扰破坏和突出“抢”字的指导思想,使水钢的基本建设停停打打,陷于收不完尾、配不完套的困境。由于生产不配套,长期大马拉小车,加上运输、电力紧张,矿石、原材料供应不足,经常处于吃不饱吃不好、波动大、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落后的状态。同时事故较多,1971年就发生3次事故:2月26日,炼铁厂在处理高炉小钟拉杆被卡事故中,12人煤气中毒,其中3人死亡。2月27日,检修厂在使用自制生活锅炉时,因操作人员未及时打开排气阙,造成锅炉爆炸事故,死亡2人,伤3人。10月10日,石灰石矿炸药库内44吨炸药、3.7万发雷管、6500米导火线全部爆炸燃烧,造成重伤1人、轻伤29人、失踪1人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从1966年会战开始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止,10年间水钢基建、生产共花掉投资30600万元,没有给国家积累资金,却年年吃国家“救济粮”,亏损总额达17551.5万元。在编制国民经济十年(1976-1985年)规划纲要时,冶金部和省委要求水钢从1978年起,两年建成“五、四、三”(50万吨铁/年、40万吨钢/年,30万吨钢材及钢坯/年),五年实现“双百万”(铁、钢各100百万吨/年),“六五”计划末期即1985年达到“300万”(钢、铁各150万吨/年)的规模,建成“半个鞍钢”。规划新建项目投资14亿元。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后,水钢建设全面恢复。

IMG_20200418_145442

1977年7月5日,冶金部西南工作组提岀在水钢建设第二座高炉。7月15日,冶金部正式通知鞍钢拆除7、8号高炉,凑成一套设备调给水钢。2号高炉按1200立方米容量建设,设计方案由水钢设计院编制,并边设计边施工1977年年底,以建设2号高炉、2号焦炉及焦化回收等项目为目标的水钢第二次建设大会战开始。中共贵州省委、省革委组建以省委副书记、省革委副主任苏钢为组长的水钢会战领导小组和以水钢革委会主任刘剑萍为指挥长的现场会战指挥部。1978年2月,中共贵州省委在水钢召开有各地州市委的负责人、省直有关厅局和部办委负责人以及冶金部、一机部、昆钢、十四冶代表参加的水钢建设会战动员誓师大会,省委书记马力到场作动员报告。会战中,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承担二号高炉炉体的建设;第七冶金建设公司承担2号焦炉的建设;国家建委四局承担矿槽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贵州省建四公司承担650轧机土建工程;铁二局承担东环线铁路建设;安顺建筑公司承担民用建筑;水钢几支自营施工队伍分别承担热风炉、3250风机、空压站、总降变电所、矿槽基础工程和焦化回收等外围工程。在贵州省委的重视和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10000多名职工共同奋战,第二次建设大会战仅用一年时间(其间刘剑萍病逝,现场会战指挥部指挥长由六盘水地委书记贾林放兼任)就完成了任务。1200立方米的2号高炉于1978年12月月底建成投产;36孔2号焦炉于1978年10月建成投产;65平方米2号烧结机于1977年9月建成投产;机修、动力,总图运输等配套工程,也在1978年12月月底完成并交付使用。至此,水钢基本形成65万吨铁/年的综合生产能力。原有的568立方米高炉已到一代炉龄,需进行大修和部分配套,暂停生产。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水钢在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建设项目进行清理。10月,冶金都和贵州省计委决定,水钢炼钢厂及炼钢辅助工程缓建,实行维护性施工,未开工的项目一律不再开工。2号高炉建成后留下的铁二局、省建四公司、安顺建筑公司参加会战的队伍全部撤出现场。所用民工和外包工全部辞退。鉴于水钢长期单一,只生产铁不出钢和钢材,既不能适应开发贵州和西南地区的需要,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效益低下的实际,水钢决定在调整中发展在调整中前进1979年5月,贵州省冶金局和水钢向冶金部汇报,要求改变这种产品单一的状况。同年12月冶金部批准,将原定准备调出省外的遵义金属制品线材设备调给水钢。1980年10月,贵州省委和冶金部共同向国家计委提出“挖掘潜力,自筹资金,建设水钢”,要求按年产50万吨铁、30万吨钢、24万吨钢材和钢坯的规模进行配套建设,并在1981年建成线材车间,1984年年底建成炼钢及650开坯车间,全部投资为8400万元。贵州省委和冶金部两次作出“关于挖掘潜力,自筹资金配套建设水钢”的指示,要求先按年产50万吨铁、20万吨钢、24万吨钢材及钢坯的规模进行。明确指出,1981年建成线材车间,1984年建成炼钢及650开坯车间,全部投资为8400万元。水钢炼钢系统续建配套工程自此转人以技术改造为主的建设。线材车间由水钢设计院设计,由水钢自营施工队伍施工,1981年7月动工,年底建成投产,设计能力为10万吨/年。这是水钢建设史上工期短、投资省、经济效益好的一项工程。该工程1985年被评为贵州省优秀设计三等奖。75吨锅炉房1983年5月开工,1984年9月建成运行。6000千瓦余热发电机组,1980年3月动工,1984年9月建成发电,缓解了水钢电力紧张的状况。1979年缓建的炼钢工程,1982年5月恢复建设,由第二十三冶金建设公司、贵州省冶金建设公司和水钢建设公司共同施工,一期工程于1984年年底建成投产。1984年12月月25日,两座15吨氧气顶吹转炉建成投产,冶金部部长李东冶和贵州省省长王朝文参加出钢典礼,并为之剪彩。水钢有铁无钢和贵州省无普钢的历史至此结束炼钢系统的恢复建设使其他项目迅速启动完善。如320立方米制氧机工程,取掉封存进行设备的检修和清洗,为炼钢投产保证了氧气的供应;废钢处理工程于1985年12月建成;两台方坯连铸机也随着炼钢主体工程的恢复安装完毕1983年,水钢戴了14年之久的“亏损企业”帽子终于摘掉。据统计,水钢1980年亏损1149万元,比1979年减亏303.7万元;1981年亏损915万元,比1980年减亏225万元;1982年亏损450万元,比比1981年减亏465万元。1983年盈利860万元1983年9月,在贵州省冶金厅组织的企业整顿验收中,水钢达到合格标准。12月下旬,省冶金厅向水钢颁发企业整顿验收合格证。

IMG_266

1966年1月17日,煤炭部政治部确定第三批补充分配水城矿区指挥部108名干部。

1月19日,范文彩在水城矿区指挥部召集“水城矿区生产对口会议”,确定华东公司负责矿区接收生产人员,并分矿务局对口接收水城矿区各矿、厂,要求在矿、厂投产前半年到达矿区。

1月20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在水城矿区指挥部招待所召开安全生产紧急电话会议。范文彩、丁丹讲了话。

是日,煤炭工业部发出《关于支援三线技术力量、代培技工的调整,1966年增人指标的通知》,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扩大三线煤矿建设的意见,煤炭工业部又安排了一个支援三线技术力量的补充计划。

1月28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召开火铺电厂筹备会,将原计划安装在盘关的4500千瓦电厂改建在火铺。火铺电厂二月初开始施工,由煤炭工业部64、68、75、76工程处、宁夏石嘴山电厂承担施工和安装任务。5月1日,第一台1500千瓦机组竣工发电。

1月29日,贵州省人委批准转毕业专署,水城矿区人委《关于水城矿区行政区划的联合报告》。关于行政区划问题:水城县德坞区的以德、艺奇、纳福、煤厂、德坞、双戛六个公社,滥坝区的万全、白腻(包括小河镇)两个公社,威宁县二塘、三合两个公社划归水城矿区人民委员会。区级机关的干部划拨按公社的多少相应移交。上述公社的移交工作于二月底完工。

是月,煤炭工业部第77、78、14、44、19、74、76工程处等单位,陆续到达火铺、月亮田、盘关、土城、老屋基、瓦厂等施工点。

 是月,盘县矿区指挥部和盘县矿区政府,在春节前组织了“两土”公路会战,全长35.5公里,历时38天,计1.7万人参加。

1966年2月4日,水城矿区人委在《关于试行政企合一体制的报告》中谈到:目前矿区的体制是在矿区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矿区人委和矿区指挥部分工负责制。矿区人委主要负责煤矿生产建设的支援、服务工作和政权工作。

2月10日,煤炭工业部经办向国家建委上报《关于试行煤矿建设兵团的初步意见》,准备1966年在盘县矿区试行。

2月15日,中共煤炭部党委批准骆鹤、卢章、郭连潮、李逢春任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副指挥,免去卢章盘县矿区指挥部指挥的职务。

2月16日,贵州省人民委员会通知,从安顺、毕节、兴义地区招收3400名亦工亦农轮换工,到六盘水矿区参加建设。

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贵州省设市和特区问题报告的批复》,同意设立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政企合一的试点。(一)撤销六枝县,恢复郎岱县,县人民委员会由下营盘迁至郎岱镇。(二)从六枝县划出六枝、店子、营盘、鱼塘和普定县大用、索考、化处及镇宁县木岗等8个公社,设置六枝特区由安顺专区管辖。(三)从盘县划出火铺、沙陀、盘关、断江、洒基、本冲等6个公社设置盘县特区,由兴义专区管辖。(四)从水城县划出德坞、以德、艺奇、纳福、煤厂、双戛、万全、白腻和威宁县的二塘、三合等10个公社设置水城特区由毕节专区管辖。根据《批复》随即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分别更名为特区。是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党委组织三个矿区指挥部及若干个工程处的370名职工,由骆鹤带队到铁道兵七师(八七OO部队,驻云南禄丰)学习政治工作经验,为“工改兵”作准备。是月,煤炭部授予水城煤矿设计院四队(盘县队)为全国煤矿“标兵设计队”的称号。是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第一矿山机械厂建成。是月,贵州公路三队进驻盘县矿区,负责修建两土公路。

3月14日,煤炭部工作通讯第43期,介绍了地勘公司开展六盘水勘探会战的经验。

3月14-16日,贵州省委副书记陈璞如在水钢党委扩大会议上,根据西南局的指示,宣布成立水城钢铁厂工地党委,组成工地会战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指挥长陶惕成,副书记张子雄,副指挥长尹玉华、刘剑萍、谢良、周树芬、姚英。4月9日,水城钢铁厂工地党委、指挥部正式成立。

3月15日,大用平峒动工,由煤炭部65工程处施工;月亮田矿动工,由煤炭部77工程处施工;大河斜井动工,由煤炭部36工程处施工。

IMG_20200419_023853

是月,盘县矿区两头河--土城公路通车(37公里)。

       是月,在煤炭部的重视和全国各煤矿设计院、各厂矿的支援下,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已成为专业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人数最多(1003人)的一所部属煤矿设计研究院。铁四局第一工程处进驻盘县亦资孔,修筑盘西铁路支线红果至富源段,第六工程处修建富源至沾益段。

是月,福建部队退伍军人1000人到盘县矿区参加建设。

是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筹备工改兵,部机关及三个矿区指挥部改用部队建制设部,实行司政后管理体制。并在盘县矿区进行了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试点。整编工作组组长、煤炭部政治部副主任刘耀礼、煤炭部成都办事处负责人林虎率工作组进驻盘县矿区,具体领导整编(工改兵)试点工作。

是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党委传达贯彻西南三线建设会议精神,讨论研究矿区工业建设部署和工农结合,以厂带社建设矿区等问题。

是月,六盘水三个矿区共有30个公社,230个大队,1494个生产队。农业人口共37300户,16万人。农业整增劳动力7200人,总耕地面积211800亩。

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将盘县的盘关区(含盘关、断江、关口、清水、土城、猛者六个公社),亦资孔区的火烧铺、沙陀两个公社、坪地区的洒基公社,西冲区的两河公社的小马屯、亮山两个大队划归盘县特区,加上从云南省宣威县划出的白果、松树、迭脉三个公社(1967年白果、松树、迭脉三个公社合为五一公社),盘县特区共辖12个公社。

丁丹在全国煤矿干部会议上作题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多快好省地建设六盘水煤炭基地》的报告,详细地介绍六盘水矿区的建设情况,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4月11-14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召开了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区长座谈会。

4月13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批准以下几个设计方案:汪家寨选煤厂,入洗原煤能力为150万吨/年;土城矿井设计能力180万吨/年由北京煤矿设计院12月完成初步设计;大河边矿井设计能力90万吨/年,月亮田矿井初计能力90万吨/年,由沈阳煤矿设计院9月份完成初步设计。

4月14日,煤炭部党委和出《关于加快煤矿重点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大型矿井三年建成,一年内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设想,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决定重申,为扭转北煤南运的局面,必须按毛主席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集中全国煤炭工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重点建设。要继续采取老矿区带新矿区,老矿带新矿,老工人带新工人的“三老带三新”和“一包一”一包到底的方法。井下达了1966年重点建设地区职工对口保证表。

4月23日,贵州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下列社队划归六枝特区行政区划,即:郎岱县六枝矿区的六枝、店子(那玉)、营盘、渔塘(瓦窑)4个公社全部和头塘公社的博爱大队;普定县化处区的大用、索考两个公社的全部;化处公社铁路以南的斗蓬、抵簸、抵岗、上木冲、毛栗坡大队;马官区田官公社的黄桶大队;马场区羊场公社的良田、四角田两个大队;镇宁自治县的木岗公社。

4月27日,中共盘县矿区指挥部委员会召开基本建设工程兵整编工作会议。会议拟定了整编方案,决定以煤炭部76工程处为先行试点单位,并在盘县矿区进行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准备工作。

       1966年4月,经国家建委批准,建材部计划司、基建局和北京水泥工业设计院、西南地质分公司303队,水城水泥厂筹建处(由贵州、江油、柳州三水泥厂抽人组成)等单位相继到达水城,进行水城水泥厂建设准备工作。6月,贵州省委、省建委同意厂址选定在水城响水河畔的牯牛山。8月,建材部矿山公司四工区进入现场,承担矿山土石方工程及厂区场地平整工作。水城水泥厂是“三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之一,三线建设时期在六盘水矿区建成的骨干建材企业。1966年4月,由建材部计划司、基建局、北京水泥工业设计院、贵州省建委、西南地质分公司三○三队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建厂工作组,到水城着手建厂条件调查和选择厂址的工作。建厂工作组到水城地区后立即展开调查。此时六盘水矿区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已全面启动,同时国家已作出由鞍山钢铁公司包建水城钢铁厂的决定,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非常急切。建厂工作组在水城作地形地貌的观察、土石方量的估计和气候、交通等方面的调查,其中建材西南地质分公司三○三地质队承担资源普査和找矿任务。在对水城地区德坞至滥坝一带的实地考察后,三○三地质队从德坞、鱼塘边、燕子崖、三块田、营角寨、塔山脚、响水河、及小河边的吊水岩8个石灰石矿点中选择3个矿点作普查工作。在普查基础上推荐响水河为最佳矿点,其次营角寨、再次燕子崖。该队普查表明,响水河矿点灰岩系上石炭纪马平灰岩,矿体长2公里,品质优良,储量在8000万吨以上,可供水泥厂与水钢共用50-60年;响水河石灰石矿山附近花苗寨东面的页岩矿山,储量约400万吨,粘土质原料可用40年左右,质量可用,但需掺少量硅质校正原料,距厂约1公里。此外矿渣可由水城钢铁厂供应,距厂约8公里;铁矿可由水城东观音山铁矿供应,距厂约30公里;铁路专用线可从水城或双水站与贵昆铁路接轨,长4-6公里;响水河旱季水少,厂址附近可提供地下水。用电可由水城地区电网提供,用煤可由水城大河边煤矿在调查的基础上,建厂工作组在响水河河东及河西两类地形上拟定了5个厂址布置方案,经反复比较后确定采用今厂址。一致认为,响水河花苗寨两侧坡地邻近资源,交通运输方便,水电供应条件较好;靠山隐蔽符合当时“以隐蔽为中心的要求”,工业布局合理,综合利用石灰石资源和矿渣资源条件较好;既不占良田好土,也不拆迁农户;同时靠近原燃材料产地,有利于降低成本。唯一不足的是铁路专用线(含145米的隧道)投资较大。厂址占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鉴于当时建设三线和履行援外合同的紧迫,考虑到既可满足矿区建设的急需,又能形成资源互补关系,同时还兼顾国家外援任务,建厂工作组未能对地质资料、勘探资料、水文资料做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便以水城钢铁厂选点的部分资料为依据,向省建委、建材局作汇报,选定响水河东花苗寨沟两旁坡地为水城水泥厂厂址。

1966年5月13日,建材部以[66]材基字116号文件向广西水泥厂、遵义水泥厂设备保管组发出《关于成立水城水泥厂筹建处的通知》。《通知》明确:“遵义水泥厂的建设,已进行了一段时间工作。现由于遵义地区规划变动,确定不再在遵义建厂,改在水城建设水城水泥厂,1968年建成。

IMG_20200419_022737

水城水泥厂是一个援外样板厂,必须快建、建好。”《通知》指定广西水泥厂李仁、遵义水泥厂设备保管组冯洛明暂时负责筹组筹建处。李仁因广西水泥厂正进行“社教”暂不能到任,冯洛明先到现场.6月16日,建材部司长徐卓然在贵州省建委副主任谢良陪同下,到水城听取选址工作组的汇报并到现场查看。回到贵阳向贵州省人委有关领导汇报后,一致同意选址工作组的意见,并上报国家计委。6月20日,中共水城青杠林林场会战指挥部委员会在《关于水城铁厂厂址勘察设计情况的报告》中,也提到:“从地区合理规划、贯彻综合利用方针出发,统筹安排,响水河建设水泥厂是适合的。这里石灰石资源条件很好,足够水泥厂、铁厂共同使用;炼铁的水渣又可以充分利用作为水泥原料;水渣和石灰石往返运输又可以节省运输力量,特别是能更好地贯彻综合利用的方针,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铁厂水泥厂的建设。”7月,遵义水泥厂设备保管组负责人冯洛明接到《关于成立水城水泥厂筹建处的通知》后,带领10余名工作人员赶赴水城,着手水城水泥厂筹建工作。当月广西柳州水泥厂部分人员赶到水泥厂筹建处。8月,北京水泥工业设计院对水城水泥厂的布局进行研究,强调三线建设的原则要求,提出“靠山、隐蔽、分散”的布局规划。8月5日,国家计委批准定水城水泥厂定点建厂,要求水城水泥厂必须在1968年年底建成投产。9月2日,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以[66]基二字242号文批准厂址选点并同意付诸实施。9月,水城水泥厂筹建处正式组建。筹建处由四川、广西、江苏、湖南等建材系统抽调的人员组成。建材部委派方润、冯洛明负责筹建处的领导工作。筹建处下设工程组、没备组、财务组、劳动人事组、材料供应组、筹建办公室及政治工作组,机电科及机电车间,医务所等直属单位。

IMG_20200419_025443

10月1日,根据7月9日中共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总指挥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作出的关于直属单位名称使用代号的规定,水城水泥厂使用代号为“万山石灰场”。万山石灰场筹建处的早期工作主要是接待安置陆续调入的援建人员,组织采购运输各种建设物资,自行搭建简易住房和办公用房。与此同时,国家建委也向相关部委下达水城水泥厂建设项目的施工任务,接到施工作任务的单位和先头部队开始分期分批向水城搬迁,修建临时生产生活设施,安营扎寨,进行大规模施工建设的准备工作。从河北唐山调迁水城的建材部矿山公司四工区480多人于8月第一批到达响水河施工现场,承担矿山土石方工程的场地平整、上山公路和矿山的剥离工程。9月,建工部三局五公司奉命调迁水城承担万山石灰场工业厂房的土建施工任务。北京水泥工业设计院的驻厂人员也进驻现场,边设计、边修改,边施工。

1967年2月1日,“文化大革命”波及响水河畔,筹建处被两派群众组织夺权,领导干部靠边站。筹备工作受到严重干扰。1967年3月6日,建材工业部发出《关于更改厂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水城水泥厂筹建处改为“建材一二五厂筹建处”。3月20日,建材工业部发出《关于为建材一二五厂输送干部的通知》,决定从广西、湘乡、南京、东方红水泥厂抽调一批干部支援一二五厂建设。1967年4月1日,建材工业部关于1967年基本建设计划的批复称:水城水泥厂负有

支援内地重点工业建设,配合援外和与冶金工业协作的重大任务,经1966年9月西南三线建设工作会议确定为西南区1967年第一批歼灭战项目。是年,厂区工业场地在平整施工中发现大面积软土层及严重滑坡;两个勘探队在附近8次钻探均未找到水源,只能作出厂区无水的结论。面对这种情况,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进退两难,五厂基建很快陷入停工状态。原定1968年年初完成“三通一平”的计划已难完成。筹建处多次开会研究无好的对策,只得向省建委及建材部如实反映情况。

1968年1月,国家计委、建材部和北京水泥设计院派出工作组到水城调查,此前国家计委曾指示最好在贵阳和水城另选厂址。工作组在水城附近调查几天,在塔山打探坑、手钻,随后召集筹建处和矿山公司四工区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座谈。权衡利弊后,认为水城附近再无适当地点,已定厂址矿山己施工,并建成一批平房宿舍;前一阶段的选址岀现问题在于时间仓促、调查不够、勘探资料不全;若另行勘探选址时间上不允许,也会造成更大浪费,决定仍在原定厂址建厂,为制止派性斗争,维护稳定局面,此期中共六盘水地区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向一二五厂筹建处派出驻厂军代表和军宣队。1968年5月,建材一二五厂筹建处革命委员会成立。

筹建处革命委员会承担工程建设项目的协调和指挥职能,保证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进行1968年7月,国家建委根据一二五厂筹建处的请示,对水城水泥厂项目的建设工期和施工力量调配重新进行安排。国家计委、建委经请示李富春、李先念和余秋里等中央领导同意后,以[1968]基军字第70号文件重新下达项目建设计划,明确指出:“水城厂是解决内地建设水泥需要的重要项目,并担负我国援巴任务,要加紧进行建设,力争1970年年底投产。”一二五厂建设项目就此重新上马。1969年6月,经过从山西大同、南京、柳州、四川、江西、贵州等老水泥厂的抽调和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分配,以及退役军人和新招工人的补充,一二五厂筹建处人员达到976人,其中干部159人,工人297人,退役军人22人,大中专毕业生117人,学徒工210人,合同工171人。至1970年6月,人员增加到1050人。全国各地对口援建人员的陆续到位。至1970年年初,国家建委三局四公司二处、三局五公司、矿山公司土石方工程队、国家建材安装公司、三0三地质队、铁二局十四处第二工程段、地勘公司水源队以及民工大队等施工力量近7000人陆续进入现场。加上从附近县市抽调的民工,响水河畔集结的建设队伍共万余人。10000多平方米的大型临时设施拔地而起。工地现场一片沸腾。筹建处革命委员会在中共筹建处核心领导小组领导下,分设政工、生产和后勤三个领导小组,按照分工各自开展工作。生产领导小组根据人员情况及老厂的经验,设立生产准备组”,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生产准备上。施工准备与生产准备同时全面铺开生产领导小组先期的主要工作是施工准备,按照国家计划分配调拨的建设物资、材料、设备组织采购、运输、储备、发放,保证按工程进度所需向各施工单位供应物资材料。大批人员奔赴全国各地采购,各种建设物资和设备源源不断地运到建设工地,满足电通、水通、道路通和工业建筑及安装场地平(简称“三通一平”)的施工要求。物资仓库从2000平方米扩大到4000平方米。响水河两岸到处堆满水泥预应力管、木材、铁路油枕、砂堆、碎石堆。据统计,从1970年3月到年底,共运进红砖201万块,黄砂34500吨,碎石62500吨,木材9742立方米,钢材5072吨。生产准备组按照生产工艺设置车间和主机岗位,配备相应的车间干部和技术岗位人员,在设计部门的配合下组织编写车间、岗位的《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值班记录》和各种报表、台账。对新参加工作的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和学徒工,由老师傅带队,先后组织到四川江油、广西柳州、湖北华新、广东英德以及太原、邯郸、昆明、贵州水泥厂进行技术培训,从水泥行业的专用工种,机修的通用工种到火车司机、吊车司机等特殊工作,全部做到先培训后上岗。负责大宗原燃材料采购供应的人员提前着手原燃材料产地的选点,对原煤、铁粉、石膏等进行采样,交由厂化验室化验。

1968年2月,铁二局十四处第二工程段400余人进驻水城场坝、金竹林一带,开始铁路专用线施工的准备。1969年初,建工部三局五公司一个建筑混合营300余人进驻塔山,开始原材料加工和部分建筑施工。三局四公司第二工程处2500人从四川重庆开赴现场。6月,土建二处进入工业场地配合矿山公司四工区进行标准场地平整。1970年4月,建材部安装公司二处400余职工从云南奔赴施工现场。1970年5月,建材部部长赖际发等人到一二五厂视察,在听取筹建处工作汇报后,提出要组织会战,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并要求立即成立会战指挥部。6月1日,一二五厂在建设工地召开有6000余人参加的“抓革命促生产”确保十投产誓师大会,大会宣布成立会战指挥部。指挥部对建设施工单位实行一元化领导,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统一指挥,按照水泥的工艺流程将施工和安装分为几个“战区”,对控制性的设备安装工程实行倒计时安排;要求土建施工服从于设备安装,首先保证主机设备基础的交付;同时实行设备安装调试和土建施工立体化交叉运行。

各施工单位团结协作,不分昼夜奋斗在施工现场。一道道施工难题被克服,一件件机器设备安装到位,一些辅助生产的附属设施相继完工,土建公司忙着为机组安装的基础进行浇灌。对厂区大面积的松土层,他们采取深挖松土层加打水泥桩的办法控制,艰难的打下一座座基础。从1966年筹建初期开始,历经3年勘探,贵州省地质局地质队、建材西南分总公司、三○三地质队和煤田地勘公司水源队在厂区半径5公里范围内于1969年10月在头塘一塔山地区的响水河河床附近找到地下水源,并建成深水井5口,提供水量5120立方米/昼夜,满足了设计400-600立方米/昼夜的要求1970年5月28日,由铁二局路十四处第二工程段修建耗资926万元长6986米的铁路专用线在水城站接轨通车。

IMG_20200419_025750

1970年7月,工艺线主要设备基本具备,但是水泥磨、空压机、烘干机、喂料秤、三炉窑胴体尚未运到。催货员以最大的努力,争取到各省生产厂家的大力支持,8月底所需设备全部运到。同期,机电科承担的响水河大桥施工骨架制作任务圆满完成。1970年12月26日,一二五厂第一条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一二五厂正式命名“贵州水城水泥厂”。1971年12月1日,贵州水城水泥厂第二条水泥生产线建成。历时五年的建设会战告捷。该厂是国内自行设计、自行制造成套设备的水泥生产样板厂,为贵州省当时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

据统计:从1966年筹建到第一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水城水泥厂累计完成投资2650.29万元,其中建安1374.12万元,设备工器具购置221.21万元,其他基本建设460.96万元;累计完成土石方工程量12359.14立方米,混凝土工程14169.05立方米;建成8公里高压线路1条,水泥管道3.5公里,厂内外公路4公里,公路桥二座,高位水池3座,水泵房三间,生活区建筑面积12787.05平方米。

1972年,厂区工程收尾,生活区的建设继续进行。1973年,厂区新建水泥库,开拓第二水源及生产配套工程,生活区新建大批宿舍和俱乐部。至12月,水城水泥厂按计划全部建成。水城水泥厂原设计采用3.5×145米回转窑两台,年产熟料39.4万吨,以30万吨干渣为混合材,水泥年产为70万吨,并考虑扩建1台窑的可能。这一依据为1966年建材部批准的建设规模,得到国家计委的批准。1968年1月,建材部工作组到现场审查设计时,鉴于水城钢铁厂用渡口矿石,矿渣含钛量超出10%以上,建议工厂规模改为60万吨/年,并取消扩建的打算。1973年1月,国家建委和省建委到厂检查,对生产规模又作新的研究,提出:原设计生产规模已经国家计委批准,不能轻易更改。但水城厂由于干渣质量等因素影响,在一个相当时间内要达到70万吨/年是有困难的。1981年3月,经建材部下文征求意见,在重新核定大中型企业生产能力的通知中明确水城水泥厂生产能力为50万吨/年。同时,省建材局同意水城水泥厂生产规模按年产熟料38.1万吨/年,生产425号普通水泥按45.5万吨/年,综合能力核定为50万吨/年水城水泥厂建成投产后,生产不正常,年产量一直徘徊在20万吨左右,经营连年亏损。1978年,水城水泥厂完成对煤粉系统设备改造后,全厂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前47天完成国家下达计划,生产水泥37.4万吨,首次实现盈利。此后走上持续平稳发展的轨道。1979年上半年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56%,上缴利润75万元,水城水泥厂被评为先进企业。1982年,水城水泥厂生产水泥合格率达到100%,普通525型硅酸盐水泥获贵州省优质产品奖。1983年,水城水泥厂生产水泥50.49万吨,利润突破1000万元,普通525型硅酸盐水泥获国家建材总局优质产品称号。此后主要产品乌蒙山牌水泥多次获省级、部级和国家级优质产品称号。1986年,普通525#R型水泥获国家银质奖水城水泥厂曾先后三次被评为贵州省先进企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湿法水泥生产线被国家列为落后工艺限期强制淘汰。2008年,水城水泥股份公司三条湿法水泥生产线被整体拆除。

1966年5月23日,中共盘县特区委员会暨基本建设工程兵41支队临时党委成立。特区党委在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党委领导下,负责对特区内所属单位党组织的一元化领导,领导各方面工作。党委书记王友三、副书记肖红书、朱迪、倪世新,委员刘森、冯福申、张作圣。基建工程兵41支队临时党委受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党委及盘县特区党委领导,书记肖红书,副书记倪世新。

5月25-31日,煤炭部召开全国岩巷掘进水城矿区现场会。会上水城矿区指挥部吕坚信介绍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组织快速掘进,加快矿井建设的经验。71工程处701队(1966年4月在老鹰山立井副井筒施工中,以28天8小时创成井105.46米的纪录)。70工程处7001队、42工程处4201队(1966年4月在汪家寨斜井主井筒施工中,创大断面全岩掘进210.3米/月的纪录),平顶山群英队、双鸭山红火箭队(1966年5月在汪家寨平峒半煤岩下山双孔掘进中,创月进539.9米成绩)分别介绍了快速掘进的经验。

是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提出1966年工作重点:全年以十三对矿井、六个厂和两条专用铁路线的施工为中心,分期分批完成各项任务。

是月,老鹰山选煤厂动工建设。系矿井型选煤厂,入洗原煤能力80万吨/年。1965年11月,水城煤矿设计硏究院提出初步设计,总概算1072.1万元。1966年5月,由七十二工程处开工兴建,1969年2月28日建成投产。完成投资2415.09万元。投产由七十一工程处和九十二工程处建设条从老鹰山选煤厂至小河煤矿二号井长2900米的架空索道。

是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制定了《六盘水矿区“三五”规划汇报提纲》。汇报提纲分基本情况、“三五”规划及远景设想、存在问题三部分。提出总的建设方针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解放军、大庆、大寨为榜样,在毛主席思想的指引下,走自己的路,创出一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煤炭工业企业,尽快完成六盘水大会战,满足国家对煤炭需要的战略要求。锻炼出一支非常无产阶级化、非常革命化、非常战斗化的煤炭大军。

       是月,冶金部决定在水城县城关区三块田建立青杠林林场会战指挥部,负责建设水城钢铁厂。水钢由鞍钢、长沙、重庆马鞍山和昆明冶金设计院、武汉钢铁设计院、铁道部第二设计院、成都勘探公司承担设计;由鞍钢负责建设项目、设备、机修和抽调骨干力量,冶金部第三冶金建设公司、第八冶金建设公司、长沙、成都勘探公司和贵州省冶金地质部门分别承担炼铁、烧结、动力系统、焦化系统、矿山系统的施工及地质勘探工作。

1966年6月1日-7月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在盘县瓦厂召开六盘水地区现场设计审查会议,全面审查了六盘水矿区总体设计方案。拟定了《六盘水矿区总体设计方案意见》,矿井规模为六枝矿区年产原煤300万吨;盘县矿区年产原煤705万吨;水城矿区年产原煤640万吨;六盘水矿区建洗煤厂10座,年入洗原煤能力为1220万吨。10月12日,煤炭工业部发出《对六盘水矿区总体设计审查意见的批复》,同意六盘水三个矿区的建设规模共1645万吨/年。

6月2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召开六盘水地区煤矿干部和五好职工会议结束。会议贯彻了全国工交会议和全国煤炭干部会议精神,参加会议的有支部书记以上干部700人,五好职工300人。

是月,汪家寨选煤厂动工建设,由煤炭部67、92工程处施工。系群矿型选煤厂,入洗原煤能力150万吨/年,人洗汪家寨平硐、汪家寨斜井、那罗寨矿井原煤。由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设计,总概算1942.4万元。1966年年初由六十七承担土建工程、九十二工程处承担安装工程,1970年9月1日移交投产。共完成投资4035万元。

是月,盘关110千伏变电所建成。盘关变电站是盘西地区的枢纽变电站。1965年由华北电力设计院设计,同年交云南送变电工程处对第一期工程施工。1966年2月中旬盘关110千伏变电工程破土动工,一期工程共挖方9万立方米,填方5万立方米。6月初盘关变电所建成。盘关变电站位于盘关镇以西约1公里的山顶上,占地面积6042平方米。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其中主控楼829平方米,35千伏开关室695平方米,6千伏配电室279.3平方米,电容器室146平方米。1966年11月1日,I号主变压器试运行,11月3日移交六盘水供电局正式运行。云南电网的电源通过110千伏羊盘(云南宣威羊场至盘关)线进入盘关变电站。该主变容量为15000千伏安,投运后,随即对6千伏月亮田I回线、盘关线、山脚树I回线及小云尚线送电。1969年9月29日对6千伏月亮田Ⅱ回线送电。1970年6月19日对水盘线送电。7月1日,用383开关对老屋基煤矿送电。8月1日,小云尚改由35千伏送电。1971年火铺电厂的3台机组(共4500千瓦发电容量)并入网内1970年水盘线建成之前,贵州电网电源不能到达盘县地区。水盘线建成后云南系统仍继续供电。直到1974年9月,水城发电厂首台5万千瓦机组发电后,云南系统才在盘关变电站183开关解列,羊盘线退入热备用状态,此后云贵两网根据负荷需求协商解决供需问题。

盘关变电站二期工程由煤炭部九十三处施工。扩建安装110千伏2万千伏安Ⅱ号主变压器及电压互感器、消弧圈、母联180、380开关,于1971年4月16日投运期工程总投资258.15万元。盘关变电站地处贵州西部高原,紧靠云南省宣威地区,其气候特点是春季风大,夏季多雷雨,冬季覆冰严重。据统计,历年事故率比例为夏季占45%春季占40%,冬季占10%,秋季占5%。同期盘县境内还有35千伏刘官变电站。1965年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从贵阳市迁到盘县刘官屯,后来建了这个自备的简易变电站,电源来自110千伏盘关变电站。该站坐落于盘县刘官镇东南约600米处的小荒丘上,离盘县城3千米,海拔1640米,有356千伏1800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35千伏出线3回,6千伏出线5回。主变采用48伏汽车蓄电池掉闸,其余电气部分均为交流操作,手动合闸。刘官变电站通过11.5千米两刘线与35千伏两河变电站相连。该线由基建工程兵41支队建设,由地勘公司管理。1979年12月5日经贵州省电力局批准,刘官变电站和两刘线一并交六盘水供电局无偿接管。此前,刘官变电站的电源要途经3个35千伏用户变电站中转才到达电源,十分脆弱,而其所处的供电位置又十分重要,供电局接管刘官变电站后决定兴建35千伏沙刘(沙坡)线,沟通110千伏沙坡变电站到刘官变电站的供电线路。沙刘线于1980年7月20日竣工投运,解决了盘县特区政府的市政用电和城关几万居民的生活用电,以及盘县化肥厂、水泥厂,普安县化肥厂、铁厂等地方国营企业的生产用电。

110千伏水盘输电线,是盘县电网联入贵州系统电网的主要工程。1966年该工程由西南电力设计院完成设计,交云南送变电工程处负责施工。为使水城、盘县两片区尽快联网,开始设计的同时,施工队伍已进驻现场,是典型的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由于设计中对线路覆冰程度估计不足,在1967年冬季,覆冰造成多处倒杆、断线事故。施工队伍一边建设一边抢修,既影响工程质量又延误工程的进度。在六盘水电网形成之前,六盘水电力指挥部调度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就住进工棚,展开对六盘水地区用户负荷的摸底工作,同时向云贵两省中调及供电局了解电网及系统事故情况,以此为基础对在建输变电工程提出要求。在通过对西南电力设计院电网设计规划的调查,了解到基建进度跟不上设计要求、供电矛盾突出的情况后,六盘水电力指挥部及时向水电部计划司反映,并以书面文件向水电部请示,引起水电部的高度重视。1967年,水电部电力建设总局在成都电厂主持召开解决六盘水地区电网基建和规划问题会议。西南电力指挥部,西南电力建设局,云、贵两省电管局,西南电力设计院等单位参加会议,六盘水电力指挥部由总工程师吴学树带队前往。会议对六盘水电力指挥部提出的意见表示赞同,决定:一、要加快六盘水电网建设步伐;二、为增加输送容量,在安顺变电站装设6000千伏安串联变压器一台;三、水城变电站2000伏安I号主变电站放在露天,不再建设防空拱硐。这些措施对加快六盘水电网建设,缓解供用电矛盾起到很大的作用。1970年6月20日,水盘线与水水Ⅰ回线西端(靠水城发电厂一端,但末进入水城发电110千伏配电室)串联运行。1972年冬,水盘线接入水城电厂的4基杆塔竣工。1974年9月,水城发电厂I号机并网发电,通过110千伏水盘线送电至盘关变电站。110千伏水盘线北起水城发电厂,南至盘关变电站,全长108.5千米,总投资625.84万元。水城片区与盘县片区联网,实现云南贵州两系统电网联网的目标。为解决盘县发电厂启动电源,改善黔西南电网网架结构,1992年,贵州省电力工业局决定将原110千伏水盘线开断Ⅱ接入盘县发电厂,水盘线开断Ⅱ接后以盘县发电厂为起点,北段形成110千伏土水线,南段形成110千伏土盘线。110千伏水盘线不复存在。

六盘水地区是全国覆冰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盘线跨越地段多高山大岭,全线重冰区占60%,导线覆冰最大直径曾超过400毫米,最长的覆冰期曾达40多天,对安全可靠供电危害极大。为确保线路可靠运行,六盘水供电局曾多次对该线进行改造。1967年1月,水盘线在建过程中即遇冰凌袭击。经西南电力指挥部批准,临时采用铺助抗冰方案作第一次改造。1968年初遭第二次冰凌袭击,作第二次抗冰改造,将13基转角杆换成铁塔,增加水泥杆分角拉线,改60%的直线杆为轻型耐张杆,抗冰害能力得到提高。1972年,六盘水供电局在不断观察和研究分析后,找出结症之所在,提出第三次改造方案,将位于垭口、山梁等地段的水泥杆全部改为铁塔,导线改用特种钢芯铝合金线。因当时的经济能力有限,该改造方案未能一次性完成。1984年1-2月,六盘水地区严重冰凌天气长达43天,六盘水供电局管辖的六水、水盘、沙兴天等输电线路全部受侵害。在水盘线上,导线覆冰直径最大达到450毫米,全网倒杆12基,折断杆塔25基,压断导线89处。水盘线中断供电25天,沙兴天线中断供电44.5天,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盘县、兴义两地长时间大面积停电。这次灾害促成第三次改造方案步伐加快并最终完成。方案完成后导线冰载荷达到每米20千克。每遇冰凌天气,六盘水地区天寒地冻山高路险,供电职工为抗冰保电上山抢修,历尽艰辛,付出极大努力和牺牲。

1966年7月1-10日,中共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综合规划会议在盘县召开(中共西南局三线建委盘县会议)。程子华主持会议,彭德怀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计委、建委、冶金、煤炭、水电、铁道、化工、建材、交通等部委,云、贵两省省委及有关地委、厅局和六盘水地区企业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共200多人。会议讨论编制了六盘水地区“三五”综合规划。这次规划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将各部门的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统一衔接起来,把第三个五年计划分为1968、1970年两上阶段进行规划。初步确定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六盘水地区各行业共建项目27个,包括交通、邮电部门共投资27.6亿元;其中1966-1968年投资17亿元;1969-1970年投资10.6亿元。煤炭包括现有生产矿井1970年可生产原煤800万吨。建洗煤厂10座,1970年生产精煤240-390万吨。会议期间,程子华、彭德怀等视察了盘县矿区指挥部及小云尚平峒,听取了设计队的汇报。

7月8日,中共水利电力部委员会同意成立六盘水电力指挥部,由苏扬兼任党委书记,龚绍昌任指挥长。指挥部日常工作由西南电力建设局直接领导。

7月9日,中共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总指挥部党委召开第一次会议。陈璞如、范文彩主持会议。会议研究了党委工作、加强保密等问题。决定六盘水地区总指挥部准备改称第二矿名为“大兴农垦局”。钢铁企业以“林场”为代号改名,煤炭企业以“农场”为代号改名,电力企业以“牧场”为代号改名。并从1966年10月1日起正式执行。

7月13日,贺光华、范文彩召集煤炭、冶金、电力、建材等部门负责人在水城县委招待所研究了有关六盘水施工供电问题。同意成立六盘水电力指挥部,由水电部派人组织于8月1日正式成立。同月,水利电力部西南电力指挥部发出通知,明确六盘水电力指挥部负责整个六盘水地区全部电力规划,建设及生产运行工作。系统分工界限:自六枝变电所起至水城变电所止和自宣威电厂出口起至盘关变电所止,全部由六盘水电力指挥部负责。

7月18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下半年基本建设工程的重点任务是:一、移交一对矿井;二、动工两条铁路专用线;三、建设三条公路;四、新开4对矿井;五、建设5个新厂。

7月19日,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总指挥部呈陈璞如副省长并转中共西南三线建委《关于直属机关名称采用代号的请示报告》。

7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41支队已全部编成。盘县矿区指挥部所属的7个工程处及附属单位(“电厂”、小井开发处、44处和95处除外)全部改编为基建工程兵。煤炭工业部第77、14、78、76、19、74、75工程处分别改编为建字41支队401、402、403、404、405、406、407大队。

7月29日,水钢工地党委制定工业建设歼灭战规划(草案),内容包括建厂任务、建设速度、歼灭战规划。规划提出:在西南局、贵州省委、冶金部西南指挥部及居兴农垦局领导下,力争按国家计划提前一年完成建厂任务,实行工农并举,厂社结合,建设大庆、大寨新型厂矿区。会战分四个战场,由鞍钢负责矿山系统,三冶负责高炉系统,七冶负责焦化系统和农场建设系统。

同日,煤炭部同意修建盘水公路杨梅至洒基段,交通部公路局第五工程处随即施工。1971年5月,水盘公路全线通车。

是月,程子华、彭德怀等视察汪家寨平峒、水城钢铁厂和水城发电厂现场,在发电厂工地听取了薛怀琨的汇报。水电部以(66)水电规字第3号文批复,同意在水城大河区天生桥建厂,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负责设计,国家建委土建三局五公司和云南电力建设公司承包土建,安装任务由国家建委石方五公司承担。一期工程的线洞和二期工程的出渣洞开挖以及升压站的基础开挖。

是月,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徐驰到水城钢铁厂检查指导工作。

是月,水电部党组、西南电力指挥部为加快六盘水地区的三线建设,决定成立六盘水电力指挥部,负责六盘水地区电力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生产任务。指挥部人员由西南电力局、西南电力设计院、贵州电管局、贵州、云南电力公司抽人组成,由西南电力建设局代管。六盘水地区电力工业生产准备和生产管理等工作所需人员,由山东电管局对口包干负责。

1966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41支队在盘县瓦厂举行建军授旗典礼。由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田维扬授旗,范文彩、刘耀礼出席大会。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按照“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建军原则,将盘县矿区指挥部及所属工程处编为基建工程兵41支队。41支队辖7个大队(团)和10个独立中队,计11366人。代支队长刘森、政委肖洪书、副支队长戴心泉、副政委倪世新。同日,41支队生产部在山脚树成立,书记兼部长刘文学。41支队承担了火铺、老屋基、月亮田、土城4对矿井的建设,在基本完成火铺、老屋基、月亮田3对矿井的建设后,从1972年开始外调,到1974年全部调离盘县矿区。1.火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其中火烧铺平硐45万吨,火烧铺斜井75万吨。由水城煤矿设计院设计,总概算7277.37万元。1966年3月,由七十六、六十八、六十九、九十二4个工程处共同开工建设。平硐于1970年12月投产,斜井于1973年9月投产。两井共移交90万吨/年生产能力,欠交个采区3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1979年,由六十四工程处承担北三采区年产30万吨/年的补套工程。补套后达到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1966-1982年累计完成投资13588.28万元。2.月亮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斜井开拓,设计三个釆区(南一、南二、北一)。由沈阳煤矿设计院设计,总概算4109.2万元。1966年3月,由七十七工程处开工建设,1971年12月1日移交生产,完成投资4603.31万元。因移交标准低,南一、南二采区未形成完整生产系统,北一采区由于地质构造复杂被迫停产封闭。1972年9月,矿井停产,在南一、南二采区的排矸,改造井下供电、提升、运输等系统,并新建落地煤仓。共用投资1831.66万元,移交能力45万吨/年,1973年9月矿井正式恢复生产。1978年,月亮田矿开始对南三采区进行补套的设计、施工,至1979年,完成投资145万元。后因压缩基建投资补套停止。1982年4月,煤炭部批淮复工,采区设计经修改,设计能力由15万吨/年提高到30万吨/年。工程由六十四工程处和月亮田矿施工,1987年建成移交,完成补套投资2029.83万元。经补套后矿井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年。1966-1987年,累计完成投资9174.67万元。3.老屋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立井开拓,设4个采区。由华东煤矿设计院设计,1972年12月19日,经燃料化学工业部审批,总概算6091.26万元。1966年9月,由四十一支队开工建设;

IMG_20200419_025001

1975年9月30日,移交投产,移交3个采区,其中北一采区15万吨/年,北二采区18万吨/年、北三42万吨/年,共75万吨年。欠交南翼一个采区未补。1966-1975年,累计完成投资8333.36万元。4.土城矿井:1966年,北京煤矿设计研究院提出初步设计,设计能力180万吨/年。以后经三次设计,两次审批。1968年9月经煤炭部审定,将设计能力改为120万吨/年,平硐开拓,四个采区,总概算21508万元。1966年9月5日,由基建工程兵四十一支队四○三大队(原七十八工程处)施工。1972年2月,基建工程兵四○三大队奉命北调,矿井停建。1973年,改由基建工程兵四十一支队四○六大队(原七十四工程处)续建,刚作完复工准备该大队即奉命北调,矿井再度停建。1975年5月1日,由六十四工程处第三次复工续建,1980年因国民经济调整被列为停缓建项目。1981年下半年恢复建设,仍被列为控制施工项目。1982年,由贵州省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局所属六十四、六十六、九十四工程处负责施工。1984年12月27日,正式移交投产,共四个采区,设计能力120万吨/年1966-1984年累计完成投资21913.38万元。

1966年8月1日,水城矿区指挥部接收原铁道兵二塘电厂。后经扩建,增加两台机组,装机容量由3000千瓦增加到6000千瓦。

同日,木冲沟平峒开工建设,由煤炭部24工程处施工。

8月3日,水钢党委研究制定生产准备工作初步规划,明确提出建立三级生产准备班子,一是成立生产准备办公室,二是设置一个矿山、五个分厂(冶炼、焦化、机修、动力、运输),分厂成立党委和总支。三是把基层生产班子配好。

1966年8月,六七一厂(火工厂)建成试生产。六七一厂是为六盘水三线建设生产民用爆破器材而建的中型火工企业。1964年9月15日,煤炭部发出《抽调施工、地质、设计等力量支援西南煤矿建设的指示》。9月25日,抚顺十一厂厂长杨春博一行9人抵达贵阳,拟在贵州省煤管局所属下马的矿井旧址选点建厂。在贵州煤管局的协助下,先后考察到贵阳附近的孟关、蒿芝塘、大水沟、蔡冲、狗场等地,终因无可利用的建筑而无果。该厂又派三人在贵州六枝和云南沾益选点,选中云南沾益县境内的天生桥。1965年12月9日,煤炭部决定将抚顺十一厂“一分为二”,将部分设备、人员迁往沾益,新厂命名为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六七一厂,由沈阳煤矿设计院设计,抚顺十一厂和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派员参加。12月20日前到现场开始工作。杨春博一行6人立即奔赴西南,开展筹建工作。其时天生桥已被其他单位占用,于是改址于该县绿水塘。12月24日,六七一厂筹建处在贵州六枝成立。筹建处在临近绿水塘的炎方借用铁路部门的几栋临时房屋办公,测量地形,修通简易公路。1966年1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指挥长丁丹到工地拜年并检查工作。1月26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工作组呈交的《关于六七一厂厂址选择及设计几个问题的报告》认为,所定厂址距六盘水3个矿区较远,电源问题很多,设计方案体现“靠山、分散、隐蔽”的战备精神不够,提出重新选择厂址和改由水城煤矿设计院设计的意见。随即按丁丹的指示,杨春博二人赴盘县矿区同矿区指挥长卢章一起到火烧铺附近选择厂址。六七一厂筹建处撤离炎方,转入火烧铺重新开始工作。2月25日,煤炭部下文件同意西南煤指工作组的上述报告,授权重新选择厂址。1966年3月10日,煤炭部和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将六七一厂厂址确定在贵州盘县平关公社燕子岩,设计工作改由水城煤矿设计院负责。3月21日,六七一厂筹备处向贵州省建委提交《在贵州盘县亦资孔区火烧铺附近建设六七一厂的报告》。《报告》说,决定六七一厂建厂在火烧铺以北6.5公里,煤炭沟以东2公里处。

初到火烧铺,筹备处人员披星戴月白天勘测,夜间返回10公里外的住处。2月26日在方家小井支起三顶帐篷,这是六七一厂最初的营盘。20多天里,他们扛着工具仪器搞测量,挖探坑,查地形,入夜钻进潮湿的帐篷,躺在被子里围着小油灯商讨工作。3月5日初步完成地质勘察、水电路“三通”及土地购置的准备工作。3月25日起,正式开工建设。水城煤矿设计院首次接受火工厂的设计任务,一无资料二无经验。于是到云南安宁化工厂考察,然后着手设计。设计方案体现“靠山、隐蔽、分散、进洞”的战备思想和“厂房要简陋”,“非生产性建设要贯彻干打垒,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设计实行领导设计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三结合”,采取“三边”(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和“三现”(现场设计、现场审批、现场施工)的方式进行。5月31日,六七一厂会战指挥部成立。杨春博任指挥,六十八工程处处长芮云亭和四十四工程处处长郝宣任副指挥,下设工程计划、材料调运、生活福利等小组。参加会战的单位有:煤炭部六十八工程处、九十二工程处、四十四工程处,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后勤部供应处、盘县矿区指挥部、水城煤矿设计院和六七一厂。六十八工程处负责供水管道和土建工程的施工。四十四工程处负责一车间硐室型工房的施工。九十二工程处负责输电线路及生产设备安装工程。六七一厂负责厂区公路的修筑。12月下旬,一、二、三车间和木箱车间的主体厂房和黑索金生产工房基本完成;电源、水源和滇黔线至厂区的简易公路接通。六七一厂筹建初期,住的是帐篷、席棚,点的是油灯,吃的是粗粮干菜,病号要送到百里之外的云南沾益或盘县县城诊治。这里晴天干燥,风沙袭人,刮得人嘴唇开裂;雨天如过冬,云雾缭绕的工地上到处是烂泥,工人们很不适应。但他们在“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号召下抢晴天战雨天,打了一个又一个歼灭战。工人王文稿一连抡1226下大锤,路就这样一米一米地开拓。来厂送货的车辆时常陷入烂泥进不到厂区,职工们就地卸货,肩扛背驮地把数以吨计的材料搬到车间,从1966年3月开始,人员调配、设备迁运、材料储备一步步就位。调迁的452名职

工,其中有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生产设备陆续运到后,即开始安装调试。所需原材料也从抚顺分拨,相继运到。9月25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决定六七厂为其直属厂,党的组织、政治思想工作由盘县特区党委直接领导。11月1日,六七厂按照中共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总指挥部委员会当年7月关于煤炭企业以“农场”为代号改名的规定,改用代号“天池农场”

1966年12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要求六七一厂迅速组织生产,以应矿区建设急需。六七一厂开始酝酿84号产品(硝酸铵炸药)的试产,当时除主体工房建成外,其他生产设施尚未配套,没有成品库房和危险品材料库房,没有传送走廊和车间公路,水源不足,部分职工缺少住宅住在生产厂房。厂部多次开会研究,发动职工讨论,几经反复统一意见,决定试产。随后,组成84号产品试生产班子。12月27日,进行84号产品半成品试产;12月30日,进行2号岩石炸药成品试产,出成品1.25吨。生产情况良好,安全无事故。质量标准分别达到:殉爆:160毫米(国家标准70毫米);水分:0.13%(标准0.23%);猛度:13毫米(国家标准12毫米)试产当天,六七一厂向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呈送《关于84号产品试产结果和元月2日正式生产的报告》。

1967年1月2日,六七一厂继续试产,截至2月12日,共生产炸药100.1吨。试产期间,厂区上空出现雷电并有雷击现象。雷电是火工品生产的天敌,每逢雷电生产工人不敢进厂房,生产活动受到干扰。条件本来就不成熟,遇到严重的安全隐患,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试产仅持续40天。六七一厂1967年的生产任务,转由重庆八四五厂承担。煤炭部决定六七一厂部分人员借调到重庆八四五厂1967年3月5日,六七一厂党委和厂部向煤炭部呈交《关于重新选厂址的意见报告》,并派6名代表进京向煤炭部汇报情况。3月28日,煤炭部同意“先选雷管厂址,同时也选出炸药厂址的意见,地点以尽量靠近六盘水矿区为宜。”4月,六七一厂派人分赴川滇黔选择新厂址。6月,借调重庆八四五厂的职工开始返厂,准备投入新厂建设工作。8月,六七一厂大部分职工离厂进京,然后到抚顺。1968年2月,职工陆续返厂。12月28日,以驻厂军代表和群众组织“六七一厂红化工总部”为主,召集关于恢复84号产品生产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煤炭部“革筹”后勤组,六盘水地革委生产组,沈阳、北京、水城三个煤矿设计院有关人员。12月31日,六盘水地革委召开内容相同的会议,并印发六七一厂84号线恢复生产会议纪要,要求“1969年首先恢复84号线生产”。1969年2月10日,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将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六七一厂改名为“盘县地区六七一厂”,属煤炭部在贵州的所属企业。同月六七一厂革命委员会成立。4月,六七一厂设立“三结合设计指挥小组”,负责恢复生产的工作。在狠抓阶级斗争的形势下,生产未能恢复1970年5月4日,六七一厂革委向六盘水地区呈送《关于恢复炸药车间试生产的请示报告》,称尚有些工程必须补套,须采取必要防潮措施,并附上具体工程概算。6月六盘水地区临时领导小组生产指挥部向六七一厂、六盘水煤矿设计研究院和建安公司下发关于六七一厂设计、施工、生产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说:“今年5月,经六盘水支左领导小组决定,改成‘不再迁厂,就地生产”。同时要求:第六十九工程处于8月20日前完成84号线全部工程,7月1日试产;9月1日,84号产品必须正式全面投入生产,保质保量完成4个月生产任务。

1970年6月27日,六七一厂第二次进行84号产品试生产,7月1日84号产品正式投入生产。鉴于职工家属逐年增多,因住宅严重不足而挤占85号产品(工业雷管)生产厂房,1971年3月18日,六盘水抓革命促生产临时领导小组生产指挥部决定“根据85号产品要在七一生产的要求,安排8500平方米的厂房、库房和宿舍,建安公司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提前按期完成”。“为加快速度,成立85号工程指挥部,以六七一厂为主,由六七一厂军代表及会战单位(六十九工程处、设计队、公路五处)派人组成核心小组,下设三个办事小组:1.三结合设计组;2.工程管理组;3.物资供应组。”经过半年多时间的会战,85号产品终于在1971年11月1日投入生产。自此,工业硝酸铵炸药和工业雷管两种民用爆破器材成为六七一厂主要产品。炸药生产车间于1967年1月试产,1970年7月正式投产,品种为二号岩石炸药和三号煤矿炸药。1971年投产三号露天炸药。1972年投产二号露天炸药。1975年研制成功抗水型炸药。1980年投产二号煤矿和四号岩石炸药。1970-1980年间,炸药最高年产量曾达到7301吨,累计生产炸药75756吨。雷管生产车间于1971年11月正式投产瞬发电雷管。1973年投产火雷管,1980年投产毫秒延期电雷管。1971-1985年的14年间,雷管最高年产量达3714万发,累计生产雷管20004万发。由于技术进步和市场限制,部分产品陆续停产。1975年停产二号和三号露天炸药,1981年停产火雷管,1983年停止四号岩石炸药。到1985年末,两种产品还保持有5个品种。

1985年4月,兵器工业部核定六七一厂生产能力为:炸药6000吨/年,雷管2100万发/年(其中瞬发电雷管1500万发/年,毫秒延期电雷管600万发/年)。由于限产,六七一厂生产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历年来炸药限制在5000吨/年左右,雷管限制在1100万发/年左右。七一厂所使用的原材料绝大多数是易燃易爆物资,生产过程中亦多数属于易燃易爆物品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加工。要求产品生产过程中不爆、使用时必爆,而且爆的威力足够。在全部供、产、运、销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稳、轻、细”的严格管理和精心操作。始终执行“无声无尘,轻拿轻放,定员定量”等安全制度和生产工艺技术操作规程及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分析化验、检测验收标准、从而达到既安全生产又确保产品质量的统一。

六七一厂从1966年筹建到1985年止,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160.5万元,1985年末有固定资产原值1993.9万元,净值1212万元。自相继投产至1985年,年年提前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实现利润746万元,缴纳税金610万元。1985年末全厂职工总数1079人。六七一厂1977-1979年连续三年被贵州省委、省革委授予“学大庆先进企业”称号,1978年被煤炭部评为“全国火工厂竞赛优胜单位”,1980年被国家经委、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安全先进单位”。1986年3月1日,经省同意,贵州六七一厂更名为贵州盘江化工厂。1994年,盘江化工厂迁到贵州省清镇市郊。

10月1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政治部发出《关于使用代号的通知》。同时规定干部任免等重要文件仍用原称谓。

是日,地宗矿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该矿井恢复建设仅用一年时间,工程达到了质量标准化的要求。

10月6日,404大队在火烧铺矿井破土动工。

10月10日,中共煤炭部党委批准,中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由丁丹、刘辉、丁禹畴、骆鹤、马匡汉、张戈、卢章7人组成。

同日,六盘水矿区掘进现场会在65工程处承建的大用矿召开。煤炭部授予65工程处6501掘进队“突出掘进队”的光荣称号。17日,煤炭部通报表扬该队在大用矿井主平峒施工中,7月份以来连续三个月突破200米,9月份取得岩巷独头成巷329.9米的好成绩。

10月12日,煤炭部在《六盘水三个矿区总体设计审查意见的批复》中批示:同意六盘水三个矿区的建设规模矿井设计能力为1645万吨/年,入洗原煤1260万吨/年。六枝矿区建设规模300万吨/年,入洗原煤100万吨/年;盘县矿区705万吨/年,入洗原煤720万/年;水城矿区640万吨/年,入洗原煤440万吨/年及对矿井和洗煤厂的安排。

10月20-30日,煤炭部西南煤矿生产准备会议(对口会议)在六枝召开,范文彩主持。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中南、四川煤管局、华东公司、京西矿务局、渡口指挥部、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淮南、西安煤机厂及六盘水三个矿区指挥部等单位1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对口落实了生产准备工作、人员,并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会上,六盘水三个矿区提出委托老矿区培训和自行培训的工种、人数、地点和时间的计划。

是月,水城发电厂破土动工。

是月,盘县特区党政机关搬到盘关。

11月2日,贵州省批准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招收7300名轮换工,作为生产工人进行培训。

11月14日,水城矿区生产指挥部成立。

11月16日,木岗矿井动工建设,由煤炭部64工程处施工。

12月10日,四角田矿井开工建设,由煤炭部63工程处施工。

是月,国家建委主任谷牧到盘县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41支队视察。

1966年六盘水煤矿建设完成投资2亿多元,进尺6万多米,创造了两个全国纪录:即老鹰山立井建设中创造了立井成井105.47米/月的全国最高纪录;建汪家寨斜井时创造了国内大断面18.8平方米斜井成井149.26米/月的最高纪录。1966年,开工建设的矿井有:六枝大用矿平峒、四角田矿平峒、水城汪家寨平峒、小河边二号斜井、三号斜井、木冲沟矿平峒、盘县火铺矿、月亮田矿斜井、山脚树矿斜井、老屋基矿立井等十二处矿井。水城钢铁厂工地集结5个省及18个市县14460名职工,其中临时工7201人。1966年,共挖填土石方210000立方米,其中高炉42000立方米,焦炉168000立方米;架输电线路35.46公里,安装上下水管道1.32公里,安装工业通风管道3.78公里;修公路14.8公里,修建仓库5319平方米。

1967年

1月12日,65工程处6501队施工的大用矿井主平峒在掘至2302米处,施炮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达2000多吨,瓦斯量达130立方米。当时井下的99名职工除1人脱险外,98人死亡,经济损失667万元。事故发生后,贵州省政府、煤炭部、成都军区派人到六枝慰问。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及附近县的领导赴现场处理善后工作。

1月21日,四川省地质局208队成建制调入六盘水矿区参加会战,改名为贵州省地质局116队。

1月27日,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大华农场领导机关被所谓“造反派”夺权。夺权之风刮遍六盘水各行各业,加剧了混乱的局面。继而建立了军干群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

2月10日,六枝矿区生产筹备处成立。

是月,盘县矿区筹备处生产指挥部及其所属火烧铺、老屋基、月亮田、土城矿和总医院筹备工作开始。

3月1日,根据煤炭部西南煤矿生产准备会议决定,由河南焦作矿务局调130名干部组建六枝矿务局。

3月6日,建筑材料工业部发出《关于更改厂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水城水泥厂筹建处改为“建材一二五厂筹建处’。

3月18日,水城钢铁厂会战指挥部被宣布实行军管。

3月20日,建材工业部以(67)材政字8号,发出《关于为建材一二五厂输送干部的通知》,为加快一二五厂的建设速度,决定从广西、湘乡、南京、东方红水泥厂抽调一定数量的干部前往支援。

是月,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提交《六枝矿区总体设计补充修改报告》。六枝矿区生产能力为315万吨/年,共建正规井7对,矿区基建投资为1.95亿元,吨煤投资57.19元。

4月1日,建材部关于1967年基本建设计划的批复称:水城水泥厂负有支援内地重点工业建设,配合援外和与冶金工业协作的重大任务,并经1966年9月西南三线建设工作会议确定为西南区1967年第一批歼灭战项目。

4月6日,大华农场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贵州省军区抽调干部对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实行军事管制。

7月,大华军管会向中共西南局三线建委呈报《关于撤销六盘水工业建设党委和总指挥部的请示报告》。

8月,平寨机厂生产的2.5吨安全型电机车经鉴定合格。

是月,煤炭工业部传达国家建委、国家计委对“三五”期间煤炭建设的指示,为了确保渡口工业基地炼焦用煤,要求六盘水煤矿建设应积极进行。

9月11日,水利电力部军管会发出《关于改变六盘水电力指挥部机构和人员问题的通知》,撤销六盘水电力指挥部。基建(指水城电厂建设和110千伏送变电工程)仍归西南电力建设局领导;成立水城电厂筹建处,归西南电力建设局领导;六盘水地区成立供电工区,隶属领导关系由贵州电管局决定。

10月1日,水利电力部军管会通知,六盘水供电工作由贵州电业管理局管理,并成立六盘水供电所。

10月29日,贵州省革委、贵州省军区发出《关于六(枝)、盘(县)、水(城)地区工业管理体制和机构的决定》,同意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作为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地区党政财文的统一领导机构。

11月1日,盘县矿区生产指挥部改名为盘县矿务局筹备处。

11月7日,贵州省革委、省军区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作为地区权力机构,在省革委领导下对六盘水地区党政财文实行统一领导。12月初,地区革筹机关在水城朝阳新村开始办公。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已不存在,1970年12月被国务院撤销。

12月5日,六盘水地革筹向省革委、省军区《关于结束六枝特区大华农场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作的报告》。大华军管会结束。

12月19日,水城矿区生产指挥部改名为水城矿务局。

是月,贵阳至水城、水城至盘关110千伏高压线路架通。六枝、水城、盘关变电站建成投产,从此,贵州和云南电网联通。

 

1968年

1月1日,六枝矿区生产筹备处(生产指挥部)正式接管六枝、凉水井、地宗3个生产矿井及六枝电厂、地宗筛粉厂。

1月5-14日,煤炭部革筹小组委托六盘水地区革筹小组审查水城矿区总体设计,确定矿区规模为:矿井8对、设计能力600万吨/年;选煤厂3座,年处理原煤350-380万吨。同月,确定六枝矿区生产规模为250-270万吨。

是月,那罗寨矿井开工建设,由煤炭部70工程处施工。

3月6日,41支队富余的7470名工人调给六盘水各矿区。

4月18日,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

5月11日,六枝矿区建设指挥部改为六枝地区革命委员会煤炭建设领导小组。(11月改为生产领导小组)。

5月17日,六盘水地革委生产领导小组审查了四角田矿井设计(15万吨/年),木冲沟矿井设计(45万吨/年)。

同日,六盘水地革委发出《关于抓好当前基本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煤炭系统打好老鹰山、汪家寨两处工程的歼灭战,以保证水城钢铁厂出铁的重点建设项目。

5月23-25日,商业部、贵州省革委在水城召开六盘水地区财贸系统座谈会,讨论矿区财贸商业网点的建设问题。

6月28日,六盘水地革委决定水城煤矿设计院改名为“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煤矿设计院”(1971年又改为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

8月2-19日,煤炭部革筹小组组织六盘水地革委、六盘水地区煤矿设计院、41部队,盘县矿务局筹备处、北京、华东、沈阳煤矿设计院和选煤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对盘县矿区总体设计和设计工作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将矿区规模由705万吨/年降为510-540万吨/年。煤炭部革筹小组以(68)煤筹字698文批复了会议纪要。

8月13日,国家计委、建委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出《会议纪要》指出:六枝、盘县、水城是第三个五年计划中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基地。建设规模包括:1200万吨的煤矿、50万吨的炼铁厂、35万千瓦的发电厂、70万吨的水泥厂、180公里联接矿区的铁路支线以及公路、通讯线路和为工矿区服务的商业网点、市政建设等。

8月17日,水利电力部军管会通知,水城发电厂筹建处划归贵州省电力办公室领导。

9月14日,水城钢铁厂第1座焦炉点火烘炉,正常为50-70天,因煤、电供应不足,不能满负荷生产。焦炉一直烘到1969年9月28日才出焦,烘炉时间长达380天,造成巨大的浪费,其烘炉时间之长是我国冶金史上绝无仅有的。

10月,六盘水煤机厂(平寨机厂)开始试制金属支柱。

11月28日,六枝矿区生产指挥部改为六枝矿务局筹备处。

12月16日,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军管会发出《关于贵州六盘水工业区作为国家综合项目的几项规定》。《规定》指出,六盘水工业区是体现伟大领袖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和“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体系和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战备后方的重要煤炭基地,在建设上必须同渡口工业区密切结合。今后西南地区新建的钢铁企业炼焦煤,主要也将依靠六盘水地区。为了进一步加速六盘水工业区的建设,以满足渡口工业区及其新建钢铁基地炼焦用煤的需要,国务院业务组已同意六盘水工业区自1969年起列为国家的综合项目。这是促进六盘水工业区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

1969年

1月27日,煤田地勘一五二队成建制调广东省。

2月,老鹰山煤矿部分投产,年产60万吨。老鹰山选煤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年入洗原煤80万吨。

是月,华东煤矿设计院提出《老屋基矿井扩大初步设计入说明书》。矿井设计能力为90万吨/年。

4月9日,六盘水煤机厂试制成功CDXA-2.5吨矿用安全型蓄电池机车。

4月17日,煤炭部通知将贵州省煤矿学校交六盘水地革委领导。

4月18日,六盘水地革委发出《关于调转退役军人,随军职工的有关问题的意见》中决定,以基建工程41支队调转退役军人和随军职工4000名,组成两个工程处,暂由盘县地区革筹小组领导。

5月6日,水城煤矿设计院提交《盘县矿区火烧铺矿井补充修改设计说明书》。矿井12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平峒87年、斜井117年。

5月21日,六盘水地革委在《六盘水地区1969年计划安排意见》中要求:水城矿区要建成老鹰山、大河边矿井;继建矿井要着重加快汪家寨斜井的施工,在1970年上半年出煤;建成老鹰山、汪家寨两处洗煤厂,总能力为230万吨/年,并相应安排机修、医院、仓库、路、电、宿舍的建设。

是月,水城水泥厂开工建设。施工单位是国家建委四公司二处、土建三局五公司、矿山公司土石方工程队,国家建材安装公司、三O三地质队、铁二局十四处、地勘公司水源队,加上民工共7000多人。

6月1日,盘西支线沾益--火铺铁路建成通车。

是月,峰峰矿务局邯郸选煤厂和平顶山选煤设计院联合完成《盘县地区老屋基选煤厂扩大初步设计》。设计能力为年入洗原煤150万吨,投资总额2216.8万元,吨煤投资14.78元,建厂、矿(老屋基矿)合并管理。

是月,六七一厂(火工厂)建成试生产。

9月9日,水城西至大湾(水大支线)交付经运营。水大支线由铁道部第二设计院设计,西南铁路工程局第十三工程处于1966年4月施工,1969年9月完工。水大支线全长40.23公里,站线长17.186公里。

9月28日,水城钢铁厂第一座焦炉出焦。

10月,六盘水地区汽车修配厂竣工。

12月4日,周恩来总理要求“以大局为重,以三线建设为重”、“要政治挂帅、全力以赴,保证70年7月1日以前渡口(攀枝花钢铁厂)出铁”,为迅速贯彻周总理的指示,六盘水矿区开展了夺煤保钢大会战。

是月,北京煤矿设计院对土城矿井进行修改设计,将生产能力由150万吨降为120万吨/年。

1970年

1970年2月,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六盘水煤矿建设、煤炭生产受到严重干扰。《贵州省计划会议纪要》中提出:以原煤生产为例,1966年为560,990吨,1967年为463,300吨,1968年降到346,300吨,1969年仅生产原煤277,800吨。

2月15日-3月21日,国务院召开计划会议,提出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会议要求“狠抓备战,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后方”,“力争在1972年扭转北煤南运的局面”。

2月16日,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军管会发出《关于贵州六盘水工业区计划归“口”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六盘水地区是我国战备后方的重要煤炭钢铁基地。为了在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一元化的领导下,使各主管部对六盘水地区更积极、更主动地负责建设,经与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和有关部共同商定:六盘水工业区自1970年起不再列为国家综合建设项目。

3月20日,水城钢铁厂焦化厂回收工段蒸氨塔生产氨水。

3月24日,六盘水煤炭系统接收安置41支队整编的2496名人员。 

 5月13日,水城德坞砂砖厂由37工程处建成投产。原是煤炭部三十七工程处砂砖厂,1968年9月开工建设,1970年5月投产。1973年9月,三十七工程处调离水城矿区,将砂砖厂移交给水城矿务局建材厂。1975年5月,局建安处成立,建材厂并入建安处。1978年11月,砂砖厂改为水城矿务局直属厂。1979年12月5日,并入水城矿务局器材供应处;1981年5月重新移交局建安处。德坞砂砖厂占地91771平方米,1986年末,厂房建筑面积3777.78平方米。厂内设供料、运转、机电、成品、副产品5个车间,有职工250人,各类设备258台,设计能力生产砂砖1000万块/年。砂砖(水泥碳化砖和灰砂碳化砖)采用强制碳化方法制成,具有防冻、抗压、抗弯强度大、不易脱皮等特点。1970年,生产250万块,1980年,生产1032万块,1986年,生产1001.22万块。其产品主要供水城矿务局建筑之用,部分供应市区建筑行业。该厂采用20世纪60年代末国家建委推广的新技术,建厂时贵州省仅有两座,投产后技术不断改造和完善。

6月26日,根据毛泽东的批示,中共中央转发了冶金部召开的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座谈会纪要和煤炭部关于全国煤炭工业会议情况的报告。5月13日至6月10日召开的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座谈会提出在1975年基本建成大三线的钢铁基地,并在各项经济区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不同水平的各有特点的钢铁工业体系。全国煤炭工业会议是4月10日至22日在江西萍乡召开的,会议提出要大干三年,在1972年基本建成大三线煤炭基地,江南9省煤炭基本自给,扭转“北煤南运”。

6月27日,《六盘水地区煤炭工业计划安排》中提出:在今年的全国煤炭计划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要求1970年上半年贵州日产原煤3万吨,六盘水承担日产原煤2万吨的任务。

 7月1日,水钢观音山铁矿全面投产,后改为观音山矿业分公司,是水钢主要自产铁矿石基地(此外有市境外的赫章铁矿、平黄山铁矿、炉山铁矿和市境内民办铁矿为水钢提供铁矿石),1929年开始采铁矿,1955年划归新建的水城铁厂。1966年6月,鞍钢从所属八大矿山抽调干部、工人1129人到观音山会战,以所属各矿为单位进行分片包干。至1967年3月初建成露天矿1座,坑内开采及破碎系统干1970年正式投产,更名为观音山铁矿。1975年人数增至2131人,矿下设5个车间、18个科室。1985年建成有8个生产车间、18个科室的中型矿山。1984年,水钢和观音山铁矿技术人员共同提出的《阶段强制崩落采法》,1991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观音山铁矿矿井交流提升机微机控制系统首次在矿盲竖井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1991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9月,经昆明设计院核定生产规模为矿石35万吨/年。1994-1998年实际生产原矿25万吨/年,据此确定为年产原矿20万吨/年。1997年7月改制为观音山矿业分公司。2000年年底,观音山矿业分公司在册职工总数1436人,实际在岗1134人。

IMG_20200419_023004

 7月30日-8月1日,盘西铁路支线(火铺至柏果)会战指挥部在昆明召开会议,研究盘西铁路建设问题。昆明军区司令员鲁瑞林主持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会战指挥部,由贵州省兴义军分区司令员吕云峰任总指挥,云南省曲靖军分区司令员霍清侯任常务副指挥,铁道部第四工程局革委会主任赵瑞来、41支队副支队长戴心泉、贵州省兴义地区革委会副主任赵庆明、六盘水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张戈、盘县特区林虎等5人担任副指挥组成核心小组,部机关设在红果车站。盘西铁路支线的施工除铁四局2万多人外,由云南增补1万正式工人,共3万人担负全线桥梁隧道等重点工程;云南、贵州各上1万人的民兵师,担负土石方和小桥涵、挡土墙等工程。要求9月份投入施工,10月份盘西铁路支线全线施工。1975年,火铺至柏果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8月9日,四角田矿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1958年9月开工,1961年7月建成。停建后注销报废,其时完成投资284.2万元。三线建设开始后,六枝矿区小井开发处于1965年3月开发箐口小井(至1970年完成投资21.29万元)。箐口小井于四角田矿井复工开发后并入该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平硐开拓,服务年限77年,总概算1005.5万元。由水城煤矿设计院设计。1966年10月由六十三工程处开工建设,1970年8月9日投产。其后对生产、运输、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对生活福利设施进行补套。至1980年底,完成投资2161.4万元。

12月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六盘水地区体制问题的批复》,同意对六盘国水地区的体制作如下调整:

一、建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地区一级的政权机关。撤销原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

二、原水城特区和水城县合并为水城特区;原盘县特区和盘县合并为盘县特区;原六枝特区和郎岱县合并为六枝特区。特区行使县一级职权,建立革命委员会,归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三、水城、盘县、六枝矿务局接受所在特区的领导。

四、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区六盘水军分区。原盘县特区和盘县人民武装部合并为盘县特区人民武装部;原水城特区和水城县人民武装部合并为水城特区人民武装部;原六枝特区和郎岱县人民武装部合并为六枝特区人民武装部。特区人民武装部受六盘水军分区领导。

 年末,据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大华分行统计,1965年至1970年,六盘水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完成情况:总投资计划为140995万元,实际完成95945万元,占计划的68.05%。水城钢铁厂计划31740万元,完成16500万元;水城发电厂计划11000万元,完成1435万元;水城水泥厂计划6000万元,完成4334万元。六枝矿区计划15700万元,完成19616万元;盘县矿区计划38105万元,完成21459万元;水城矿区计划38450万元,完成32601万元。

1971年

1971年,2月15日,中共六盘水地区核心领导小组决定: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务局改归六盘水地区燃料化学工业领导。1974年,燃化工业局改称煤炭工业局。

3月4日,贵州省生产指挥部通知:燃料化学工业部批准,将煤炭部36工程处与水城大河边煤矿合并。

3月19日,贵州省革委决定:一、将水城钢铁厂、第八冶金建设公司、水城水泥(125)厂、水城发电厂(300号)筹建处、六盘水电管处、冷坝林场下放给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二、将红旗煤矿、水城铁厂下放给六盘水地革委领导。

3月24日,辽宁省、贵州省冶金工作组《关于落实冶金部水城钢铁厂建设报告中的有关问题商定意见纪要》确定,由鞍钢陆续调给水钢1000名生产工人,其中生产技术骨干600名,另由鞍钢为水钢招收培训新工人400名。

6月14日,顶拉矿井开工建设,由煤炭部71工程处施工。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片盘斜井开拓。由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设计,总概算1033万元。1971年6月,由七十一工程处开工兴建,1973年11月,七十一工程处调离,由木冲沟矿顶拉矿井完善,1975年12月建成1个采区移交投产,生产能力15万吨/年。共完成投资1372.45万元。

是月,水城煤矿设计院完成《盘西矿区总体修改设计》,规划范围171.2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5亿吨,可采储量21.9亿吨,总规划14对矿井,总规模为年产原煤1023吨。

7月8日,冶金部通知,水城钢铁厂硬沥清设施的建设,按两座焦炉的容量平衡,年产硬沥清一万吨的规模,着手设计和建设。

7月12日,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将以下企业单位下放给六盘水地区管理:107地质队、冷坝林场,六枝、盘县、水城监理所,六枝、盘县、水城公路养护段,水城运输筹建处,六枝、盘县、水城汽车站。

8月15日,六盘水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在盘县矿务局召开“盘西矿区总体修改设计审查会议”。

9月12日,六盘水煤矿机械厂自制出贵州省第一台1200吨水压机。

11月17日,一二九队从盘县迁往遵义。

12月1日,水城水泥厂第二条工艺线建成投产。

1971年,水城钢铁厂生产生铁109.337吨,焦炭162.357吨,铁矿石1651050吨,烧结矿166.546吨,石灰石矿51890吨。水城钢铁厂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7583万元,计划亏损3000万元,实际亏损3302万元。固定资产年末总值19800万元。

六盘水地区全年生产原煤279.5万吨(其中地方小煤窑31.6万吨),比1970年翻一番;洗精煤49万吨,比上年增长1.3倍。

1972年,1月,火烧铺矿和沙坨矿合并为火烧铺煤矿。六盘水公路养护总段成立。

2月21日,燃化部批准《关于火铺洗煤厂厂址滑坡整治工程初步方案》,所需投资380万元,列入1972年火铺洗煤厂基建项目内。

3月14日,省革委决定:将水城钢铁厂(包括八冶)划归省冶金局直接管理。企业的党政工作仍由六盘水地区领导,地区暂不设冶金局。

是月,基建工程兵41支队401、403、405大队,开始到8月调往河南平顶山和陕西韩城参加建设。

4月18日,贵州省确定六盘水三个矿务局与地方劳动力置换协作区:六枝矿务局与安顺地区协作,盘县矿务局与兴义地区协作,水城矿务局与毕节地区协作。

 5月20日,省革委生产指挥部批复,同意将水城堰塘白云石矿区划归水钢开发建设。

7月4-7日,中国共产党六盘水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贾林放当选为第一书记。

7月-8月,六、盘、水三个矿务局分别对所属矿井进行瓦斯瓦斯等级鉴定。六枝、地宗、四角田、大用、凉水井一号井,汪家寨斜井、平峒、红旗矿、老鹰山矿井、小河三号井均系超级瓦斯矿。凉水井二号井、大河煤矿、小河二号井、火铺矿平峒均为三级瓦斯矿。

8月11日,水钢在机修厂召开工业学大庆现场会。

 9月18日,一一二队、一七三队成建制和地测大队部分职工调吉林、河北和山东省。

 12月16-22日,六盘水地革委召开煤炭工业生产会议,贯彻燃化部肥城现场会议精神,组织交流稳产、高产经验,开展高产、快速、优质、低耗、安全劳动竞赛。

12月19日,燃化部审查批准《盘县老屋基矿井初步设计》。矿井年生产能力90万吨,竖井开拓,总投资6091.26万元,吨煤投资67.68元。燃化部批准水城煤矿设计院完成的《盘江矿区总体设计》。其中8对矿井为火铺矿(120万吨)、土城矿(120万吨)、月亮田矿(60万吨)、老屋基矿(90万吨)、山脚树矿(60万吨)。(沙陀、松山、大田坝矿先后下马)。

 12月27日,冶金部通知,为使鞍钢尽快形成“双八百万”生产能力,将承担水钢建设任务的第八冶建设公司成建制调离贵州赴鞍钢参加建设。为了保证水钢建设,由贵州省冶金局建安公司和八冶职工原籍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的工人留下300人给水钢,组成自营基建队伍。

1972年

六盘水矿区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焦煤基地。县以上煤矿已经开工建设和投入生产的矿井规模为1663万吨,其中已投入生产的有973万吨,建成大中型选煤厂3座,年处理原煤能力达320万吨,全年生产原煤569万吨。

1973年

1月17日,燃化部批准土城矿井初步设计,同意将一、二号井合并为土城矿,设计能力年产120万吨,吨煤投资控制在53元左右。

1月23日,六七一厂、汽车修配厂划归盘江矿务局领导。

2月16日,地勘公司一七四队成立。

IMG_20200419_023242

2月21日,贵州省革委批准六盘水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归省交通局管理。

3月15日,燃化部审查批准老屋基选煤厂设计。同意该厂为年入洗原煤150万吨的群矿选煤矿,入选老屋基、月亮田、山脚树矿生产的原煤。

3月24日,省冶金局批复,同意在水钢革委统一领导下,设立水城钢铁厂基本建设指挥部。省冶建公司调入水钢后,改称水城钢铁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由水钢抽调力量,组建水城钢铁厂第二建筑安装公司;水钢房产处改建为水城钢铁厂建筑材料厂;十九井巷公司改称水城钢铁厂十九井巷公司;水钢从各生产厂抽调职工组成水城钢铁厂机械化施工公司。

3月27日,省革委批准交通部公路三局五处收归省交通局领导。

3月30日,1973年全国计划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着重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基建战线过长和“三个突破”等问题,提出缩短基本建设战线。

 5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讨论了国民经济问题。国家计委《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适当改变以备战和三线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在重点建设内地战略后方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沿海工业基地的生产潜力,并且适当发展。

6月27日,燃化部审查批准《盘江矿务局机电修配厂初步设计》,要求其规模应适应年产600万吨的矿区需要,并担负汽车修配厂、六七一厂的铸钢协作任务。

7月1日,山脚树煤矿二号井建成投产。

7月12日,由于基建投资减少,六盘水地革委安排以下矿井缓建:六枝化处一号井、盘县大田坝平峒、山脚树三号井、水城那罗寨平峒、顶拉斜井。

7月16日,国家建委批准,从六盘水矿区成建制调出一部分煤矿地质、设计、基建施工队伍,加强东北、华北、华东新矿区的基本建设。其中:37、68、70工程处和水城煤矿设计院大部分调往山东兖州矿区;42工程处调往安徽潘集矿区;66工程处1工区调往吉林辽源梅河矿区;71、36工程处调往安徽淮北矿区;63、67、69、72、73工程处和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机关及129煤田地质队、水源队的三个分队调往河北邯郸基地;24工程处调往黑龙江大雁地区。以上共批准调动22027人,实际调出33000人。上述队伍在六盘水矿区苦战8年,为矿区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7月18日,贵州省革委(黔发[1973]74号)指出:经过8年多来的会战,六盘水矿区已基本建成一个年设计能力为1186万吨的大型煤炭基地。六盘水矿区今后主要任务是以生产为主,充分发挥已投产矿井的效能;狠抓建设项目收尾、配套工程,尽快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发挥煤炭基地的作用。

7月25日,贵州省煤炭工业局批准水城矿区顶拉矿一、二号井初步设计。矿井生产初期年生产能力为15万吨,后期生产能力为30万吨,二号井不再建设。

8月3日,燃化部批准六枝矿务局化处矿一号井设计,暂定年生产能力为30万吨。要求在妥善解决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的问题后,再考虑扩大井型。

8月1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调建字41支队机关及所属402、404、407大队到辽宁铁法矿区承担煤建任务;调406大队到湖北荆襄磷矿王集矿承担建设任务。至此,建字41支队全部调出盘县。

8月28日-9月1日,六盘水地区选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全地区已建成3座选煤厂、恢复1座选煤厂,年生产能力达341万吨。洗精煤产量由1966年的1150吨提高到1972年61.85万吨,1966年以来共洗精煤141.5万吨。

9月5日,燃化部批准水城矿务局机电修配厂初步设计方案。该厂规模按矿区析煤生产能力600万吨及选煤厂生产能力350万吨来确定。

是月,火铺斜井竣工试生产,设计能力年产75万吨,加上火铺平峒45万吨/年,火铺矿生产能力为120万吨。该矿移交生产时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

是月,根据燃化部决定,水城煤矿设计研究成建制搬迁到山东邹县,成立兖州煤矿设计研究院。根据贵州省的要求,水城院留下171人,继续完成设计和补套任务。

是月,水城水泥厂按设计全部建成。年产熟料39.4万吨,30万吨干矿渣混合材料,水泥年产量为70万吨。

是月,六盘水地区公路通车里程为1721.5公里(1965年通车里程为948.5公里)。

1973年,六盘水矿区生产原煤210.43万吨,完成计划的52.6%;生产精煤57.98万吨,完成计划的57.9%;掘进进尺完成50415米,为计划的100.73%。

1965年-1973年,六盘水矿区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亿元,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总值7.6亿元;9年中矿区新建与恢复的矿井24对,设计能力1231万吨,移交矿井13对,生产能力520万吨;煤田地质勘探共完成岩心钻探711513公尺,储量886294万吨,各种比例尺地形的测量3063平方公里,各种比例尺地质测量11247平方公里,水源勘探37201公尺,储量378.009米3/昼夜,满足了煤矿建设的需要。

1974年

3月4日,地革委研究决定成建制调六枝矿务局所属64工程处到盘江矿区,负责土城矿续建任务,并隶属盘江矿务局领导。

4月,木冲沟矿正式投产。设计能力为90万吨/年,投产能力为30万吨/年。

9月25日,山脚树矿1号井投产,山脚树矿基本建成。

10月29日,冶金部在《关于水城钢铁厂建设有关问题的复函》中提出,水钢的建设规模,仍按国家计委批准的铁50万吨、钢40万吨、材30万吨的方案不变,近期集中主要力量建成一号高炉系统,第一座高炉待“五五”和“六五”计划中确定,一号高炉所需矿石,除尽量自给外,不足部分由攀枝花矿山公司供给。水钢全部建成以后,可由攀枝花矿供应一座炉矿石,其余由省自行解决。

12月24日,《贵州日报》和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水钢大干四季度的情况。

12月28日,化处矿移交生产。设计能力30万吨/年,移交能力为15万吨/年。

1975年

1975年,1月15日,全国煤炭基本建设现场会议在四川渡口市召开。会议肯定六盘水矿区建设是大三线的红样板,不是“黑样板”。参加六盘水矿区的10万名职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41支队是有功劳的,过得硬的队伍。

4月21-26日,六盘水地区“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模范人物经验交流会召开,与会代表450人。

5月5日,根据煤炭工业部1975年计划安排,地委决定撤销水城矿务局周家湾煤矿筹备处。

5月13日,六枝矿务局化处矿掘进二队被评为全国煤矿先进单位。

5月15日,地委常委研究决定:撤销地区二分厂成立六盘水地区煤炭局供应办事处。

6月18日,汪家寨选煤厂实现煤泥水闭路循环,每小时可节约清水164.5立方米,解决了水源不足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

是月,木岗矿移交生产。设计能力45万吨/年,移交能力为15万吨/年。

7月23日,冶金部批复,1975年水钢投资1000万元,集中力量把1号高炉系统以前的收尾工程搞完;把焦化回收工程建成投产;把相应的辅助设施搞上去,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发挥投资效果。

11月20日,盘江矿务局水泥厂试制成功“盘江牌速凝剂”,填补了西南地区这一空白。1978年,该产品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2月20日,煤炭部在全国计划会议期间和贵州省研究决定:从1976年起将六枝、盘江、水城三个矿务局生产的煤由国家统一分配调拨。三个矿务局所需物资由煤炭部直接供应。财务亏损由财政部三个矿务局的亏损指标划拨给煤炭部。

12月27日,水钢召开职工大会,庆祝全面完成国家计划。

12月28日,水钢焦油回收工程正式投产。

是月,顶拉矿投产,投产能力15万吨/年。

截至1975年底止,国家对六盘水矿区累计投资13亿元,建成投产矿井21对,设计能力1000万吨。国家已将六盘水矿区列为,全国十个年产1000万吨的煤炭矿区之一,从1976年起实行统配。煤炭部要求今后每年煤炭产量要递增150万吨。

1976年

1月1日,老屋基矿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

3月15日,水城钢铁厂2号烧结机开工建设。

4月26日,六盘水地委副书记张戈在水城矿务局主持召开了水城地区保煤、保电、保钢固定车组循环运输座谈会议。

5月30日,水钢焦化厂工业投产。

6月25日,省革委同意并转发《水城钢铁厂基本建设会战纪要》,《纪要》对全年基建投资2000万元的具体安排是:加快建成二号高炉烧结机;炼钢主厂房要完成土建;650轧钢车间要完成三通一平和部分主厂房基础;二号焦炉也要基本完成;焦化回收工程全部竣工投产。省革委确定:水钢基本建设会战领导小组由付爱农任组长;肖茹、张戈任副组长。

7月5日,冶金部通知,根据资源情况,当前设备供应条件,决定水钢炼钢车间分期建设,先建两座15吨顶吹氧气转炉,一组连铸机及相应辅助设施。

10月25日,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燃料化学工业局改名为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煤炭工业局。

12月6日,木冲沟煤矿的顶拉井划出成立顶拉煤矿,隶属水城矿务局。

是年,水城矿务局共开展34个科研项目。其中获得显著成效的有:采煤机组载波通讯、激光指向掘井、井下瓦斯遥测遥讯、井下载波控制、工业电视监视、折叠式过滤机、古生物和井田地质小构造等。汪家寨选煤厂采用工业电视机监视是我国煤炭系统的创举,为汪家寨选煤厂全自动化创造了良好开端。古生物研究发现了欧美学者曾断言中国没有的古植物化石“煤核”,填补了我国的展出生物进化中,由低级向高级进化过程中的缺陷,满足了在植物进化中循序渐进的化石标本。

1965年-1976年,六盘水矿区煤炭基本建设投资144281。以矿井建设为先导,配套企业和设施建设同步建设,先后建成13个矿18对井,设计能力为916万吨,实际移交能力为685万吨,煤炭部核定能力为661万吨;建成洗煤厂3座,年入洗原煤能力320万吨;建成年产3.5万吨的煤矿机械厂,年产0.6万吨的炸药厂,年修360辆汽车的修理厂,年产4万盏的矿灯厂,以及自备电厂、水泥厂、铁路专用线、高压输电线路等配套企业和设施。六盘水煤炭基地已初具规模。

1977年

3月11-15日,水钢召开工业学大庆会议。

3月20日,盘江矿务局提交《盘西矿区续建补套规划》,重点形成综合生产能力。

3月22日,煤炭部决定将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划归省煤炭工业局领导。

4月8日,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确定,汪家寨选煤厂的洗煤废水闭路循环,为全国环境保护展览项目。

4月13日,水钢焦化厂在一个月内组织更换72个炉门,消灭炉顶冒烟问题,跨入全国一级焦炉行列,受到冶金部表扬。

6月,六盘水煤机厂在全省工业学大庆会议上,获“学大庆先进企业”称号。10月被命名为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企业”。

7月15日,冶金部通知,决定将鞍钢七、八号高炉大修拆除设备,包括27000立方米/分鼓风机一台,凑成一套,调给水钢。

7月16日,冶金部决定:水钢2号高炉工程补列为1977年基本建设计划,要求立即抢建并于1978年10月1日建成投产。

9月15日,水钢2号烧结机工程竣工投产。

10月12日,水钢2号高炉建设工程破土动工,容积为1200立方米。

10月15日,地委向省作了《关于加速六盘水煤矿补套工程进度,迅速发挥现有矿井生产能力以及今后建设意见的报告》。

11月15日,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高扬文到水城钢铁厂检查指导工作。

是月,省委、冶金部在联合报告中指出,水钢是国家大三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要求在1978、1979两年内出钢出材,1980年建成“五·四·三”规模,为“六五”期间进一步发展作准备和衔接。

12月,省委书记贾廷三指出,水钢是国家和全省的重点,决定成立水钢会战领导小组和会战现场指挥部,确保1978年建成2号高炉。

是年,64工程处6401队,全年总掘进尺1512.7米,独头折算进尺为2115.6米,获全国基建掘进队上纲要竞赛第一名,被煤炭部命名为甲级掘进队。

1978年

1月15日,中共六盘水地委召开“六盘水地区1977年度煤炭工业和地方工业学大庆群英会”。

1月30日,省委决定成立水城钢铁厂会战领导小组和会战现场指挥部,会战领导小组由苏钢任组长,王振江、贾林放、宋筱蓬、解杰任副组长,会战现场指挥部由刘剑平任指挥长,张戈、占仲元、刘国华任副指挥。

是月,煤炭部召开全国煤炭工业群英会,命名六枝矿务局四角田矿采二队工具保管员周洪祥为劳动模范;六枝矿掘二队为特别战斗队。命名水城矿务局汪家寨矿采煤九队和大河边矿五四青年采煤队为特别能战斗队。授予一五九队及其一O一七钻机为大庆式企业和“特别能战斗”机组,一一三队安永琪、一四二队吴国济为劳动模范。IMG_20200419_023444

2月10-13日,贵州省委在水钢召开水城钢铁厂建设会战动员誓师大会。

是月,小河煤矿郑舟银当选为全国第五届人大代表。

3月18日,省委决定,水城钢铁厂会战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由贾林放兼任,增补宋子健、刘玉林为副指挥长。

4月13-16日,地委召开煤炭工作会议。

4月22日,老屋基选煤厂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

6月10日,煤炭工业部决定,对贵州省部分企业实行双重领导,六盘水地区煤炭工业局、六枝矿务局、盘江矿务局、水城矿务局、煤田地勘探公司、六盘水煤矿机械厂、贵阳矿灯厂,64、66、94工程处,水城建井工程处,水城、盘江建筑安装工程处,水城红桥煤矿机械厂等单位,被列为部领导为主的企业。

6月17日,地委批准成立水城钢铁厂会战指挥部临时党委,贾林放任书记,张子雄、占仲元、宋子健、刘玉林、张戈、张未然任副书记。

7月1日,水钢2号焦炉点火烘炉。

7月3日,煤炭工业部批复,同意盘江矿务局盘北洗煤厂计划任务书。

9月4日,贵州省工业学大庆命名授奖大会在671厂召开,671厂被命名为“学大庆先进企业”,山脚树矿101掘进队何大智被命名为“学铁人标兵”。

9月20日,地委常委会议决定再从水城、六枝两个矿务局抽调部分技术力量充实土城基建指挥部。 

10月2日,水钢2号焦炉投产。

是月,煤炭部“质量月”评奖会上,汪家寨矿、汪家寨选煤厂获得煤炭部的优质高产奖。

11月27日,我国第一个自己设计、制造设备、安装施工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IMG_20200419_022411

12月18日,国务院国发(1978)264号文批准,六盘水地区改为六盘水市,辖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市革命委员会设在水城。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六盘水矿区的生产建设秩序受到严重冲击。1967年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大华农场)和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党委及人委先后被夺权,接着又实行军事管制。1967年10月,贵州省革命委员会、贵州省军区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作为地区一级权力机构在省革命委员会领导下对六盘水地区党政财文实行统一领导。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六盘水开始成为一个行政区域。

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负责人为周亚(军代表)、刘云、程绍祥(军代表)另有成员15名。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机关驻水城特区朝阳新村。1968年4月,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以取代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1970年12月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六盘水地区体制问题的批复》明确:建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地区一级的政权机关。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先后为周亚(军代表)、陈不(军代表)、贾林放(曾先任第一副主任),副主任有刘云(两度任此职)、程绍祥(军代表)、田英、李金辉、田宝海、高峰、李永祥(军代表)马匡汉、风玉奎(军分区干部)、田世繁(军代表)、卢耀华(军代表)、刘新民(未到职)、李培新(军代表)、邱一适(军代表)、骆鹤、徐之文(军代表)、耿万青、张戈、魏祥三,另有工人、农民、干部等常务委员若干。其间,1970年4月地区革命委员会瘫痪,同月贵州省革命委员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抓革命促生产临时领导小组,规定其在地区革命委员会重新组建之前处理地区革委日常工作。六盘水地区抓革命促生产临时领导小组组长为陈丕(军代表),第一副组长为李培新(军代表,曾先任副组长),副组长有卢耀华(军代表)、马匡汉、张戈、邱一适(军代表)、耿万青、骆鹤,另有成员若干。1972年3月,地区革命委员会重新组建,此时成员中军代表已退出殆尽。1978年12月,六盘水地区改六盘水市,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市革命委员会。贾林放为主任,张为梓为第一副主任,副主任有马匡汉、骆鹤、张戈、魏祥三、马会水、张作圣、杨静三、王建富、刘庆超、周绍邦、时念好、葛文甫。主任、副主任俱为常务委员,另有常务委员3名。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革命委员会、抓革命促生产临时领导小组先后作为六盘水地区三线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机关。1971年2月15日,六盘水地区设立革命委员会燃料化学工业局。经中共六盘水地区核心领导小组决定,六枝、盘县、水城3个矿务局由所在特区领导改为由地区燃料化学工业局领导。1979年3月24日,根据煤炭部与贵州省委决定,撤销六盘水市煤炭工业局(原燃料化学工业局)。原六盘水市煤炭工业局领导的所有企事业单位从1979年4月1日起由贵州省煤炭工业局领导。据此,六枝、盘县、水城3个矿务局改隶贵州省煤炭工业局。IMG_20200419_025125

12月26日,水城发电厂2号机组全部建成,全厂装机部容量为10万千瓦,总投资为8362.7万元。

是月,水钢2号高炉建成烘炉。

是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79年

1月1日,水城钢铁厂2号高炉出铁。

1月16日,盘江矿务局向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和煤炭部发出紧急报告,请求解决煤炭运输问题。是月盘江矿务局总机厂建成投产。

2月15日,新华社正式发布,在贵州六盘水市建成了新的大型煤炭工业基地。从此,矿区建设不再列为保密项目。

3月6日,新华社报道,位于贵州省西部乌蒙山区的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第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有21对矿井投入生产,总设计能力为原煤1000万吨。六盘水矿区主要为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而建设的,它包括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是我国南方冶金炼焦煤基地之一。

3月27-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井泉视察六盘水市。

4月1日,煤炭部与中共费州省委决定,撤销六盘水地区煤炭工业局,成立贵州省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局,隶属贵州省煤炭工业局,局址设在六枝。

是日,因铁路运输状况一直未能解决,老屋基矿、老屋基选煤厂、山脚树矿、月亮田矿原煤严重超储,被迫停产。停产时间3个月。

5月15日,中共贵州省军区委员会任命贾林放为水城军分区第一政治委员。随后,六枝、盘县、水城特区党委书记亦分别兼任所在特区人民武装部第一政治委员。

5月17日,贵州省煤炭工业局决定:六十四、六十六、九十四工程处从1979年4月1日起划归贵州省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局领导。

5月20日,贵州省煤炭工业局将六枝矿务局7对矿井定为超级瓦斯矿井。

是月,中共贵州省委、省革命委员会将盘江矿务局、水城水泥厂、六七一厂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8月28日,贾林放任中共六盘水市委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风玉奎、李明照任副主任。

9月1日,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韩英到汪家寨煤矿、汪家寨选煤厂、大河煤矿参观。

9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决定:马会水、张作圣任六盘水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魏祥三、刘风林、刘庆超任中共六盘水市委员会委员、常委委员。

1980年

1月3日,六盘水市基本建设委员会成立。

1月10日,为贯彻中央关于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六枝矿务局提出调整规划三个方案的请示。调整规划的第一方案---发展方案;第二方案---合理集中方案;第三方案—维持现状方案。

4月1日中共贵州省委员会任命李超为中共六盘水市委员会委员、常委、第一书记,免去贾林放第一书记职务。

6月8日中共贵州省委决定,王建富任六盘水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6月1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从1980年起,统配煤矿调出省外煤炭的财政补贴比例分配为:省留20%,六盘水市留80%是月水城钢铁厂线材基建工程动工,主厂房第1期安装工程于10月27日完工。

7月30日中共贵州省委决定:刘庆超、周绍邦任六盘水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刘凤林任中共六盘水市委顾问。

10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由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池必卿等陪同到六盘水视察。其间听取六盘水市委、水城矿务局党委、水城钢铁厂及水城煤矿设计院工作汇报,对六盘水工业生产、基本建设等作了指示。IMG_20200419_021543

当年中共六盘水市委员会、六盘水市革命委员会办公楼竣工,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投资150万元。

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做出了进行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项战略举措。贵州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50多年,但许多往事仍需要我们铭记于心,这场大规模的建设,给贵州带来了诸多好处,使得六盘水以代表的西部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编辑:银昌毕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黔ICP备17003540号-1
联系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以朵大道
联系电话:0858-6239395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