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资源 > 三线建设的设计研究和思想

三线建设的设计研究和思想

2021年12月07日 10:17:50 访问量:30033

三线建设规划与设计思想

规划

1964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结束。次日,煤炭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指示,明确煤炭工业及三线建设要在国家统一安排下,积极主动地进行,以满足三线建设的需要。煤炭部党组确定由副部长钟子云负责,组织力量,总结经验,提出一个切合我国情况,体现总路线精神的建设方案;煤炭部派两名司长随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程子华到西南地区调研,提出三线建设规划;指出三线建设要一气呵成,ー、二线要积极支援三线建设。

同年6、7月份,煤炭部与国家计委负责煤炭工作的人员一起对西南三省进行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走遍云、贵、川19个矿区,进行选择。最后一致认为黔西的六枝、盘县、水城蕴藏着丰富的炼焦煤和动力煤。

7月底至8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在四川西昌召开三线建设规划会(史称西昌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主持,中央各有关部委、云川贵三省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煤炭部常务副部长钟子云、贵州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李健参加会议。会议确定以六盘水为中心的煤炭基地,是与攀枝花钢铁基地配套的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西昌会议规划内容涉及四个方面,第一个即是以六盘水为中心(当时的煤炭基地,还包括云南的宝鼎山,四川的芙蓉山等。同年9月2日煤炭部决定将芙蓉山矿建设指挥部划归四川省煤管局领导,宝鼎山矿区建设指挥部的计划安排由云南省煤管局负责,日常工作由渡口总指挥部统一领导。此后“六盘水煤炭基地”所指限于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的煤炭基地建设。建设远景规划为220万吨/年,第一期规划为1000万吨/年。

西昌会议后,煤炭部成立由钟子云等7人组成的三线建设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三线地区的煤炭工业建设。1965年1月1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后,六盘水煤炭基地的规划任务由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负责。

1965年8月,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成都会议决定。“三五”计划期间,六盘水矿区共建新井16对,总投资为5.12亿元,设计能力为1200吨/年。到1970年,建成矿井13对,设计能力80万吨,当年生产能力达到430万吨。中共中央批准的国家计委1965年9月2日《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草稿)》有更具体的数据:贵州六枝矿区,建井规模150万吨/年,第三个五年全部移交,投资1.05亿元;盘县矿区,建井规模570万吨/年,第三个五年移交270万吨,投资2.75亿元;水城矿区,建并规模480万吨/年,第三个五年移交360万吨,投资2.5亿元。

1966年2月7日,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确定六盘水矿区“三五”计划期间开工规模由原定1200万吨增加到2000万吨/年,移交生产能力1200万吨/年,1970年新井田产煤600~700万吨。

1966年5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提出总的建设方针: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解放军、大庆、大寨为榜样,走自己的道路,创造出一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煤炭工业企业,尽快完成六枝、盘县、水城大会战,满足国家对煤炭需要的战略要求。逐步使六盘水的煤不仅保证攀枝花钢铁基地用煤,而且也有利于缓解西南工业用煤和“北煤南运”的紧张局面。据此,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在缺乏国家计划依据及实现规划有很大困难的情况下,编写《六盘水矿区“三五“汇报提纲》,设想在”三五“、”四五“、“五五”3个五年计划内,力争实现规划“二、四、六”,生产原煤“一、三、五”的目标。即力争在1970、1975及1980年三个年度,建设规模累计分别达到2000万吨/年、4000万吨/年、6000万吨/年;原煤产量分别保证700~800万吨争取1000万吨、3000万吨、5000万吨。

1966年6月1日至7月3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在盘县瓦厂召开六盘水地区现场设计审查会议,全面审查六盘水矿区总体设计方案,拟定《六盘水矿区总体设计方案意见》。按此《意见》,六盘水矿区原煤生产能力为:六枝矿区300万吨/年;盘县矿区705万吨/年;水城矿区640万吨/年,总计1645万吨/年;建洗煤厂10座,入洗原煤总能力为1220万吨/年。

1966年7月1~9日,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在盘县召开六盘水地区综合规划会议。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程子华、彭德怀出席会议。程子华主持会议。参会议的有国家计委、国家建设委员会、煤炭部、水利电力部、铁道部、化工部、建材部、交通部,云南省委、贵州省委及两省有关厅局、有关地委和六盘水地区重点企业的领导及技术人员共200多人。会议学习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决定按照指示建设亦工亦农基地;对西南三线建设的钢铁、煤炭、电力、农业生产、副食品供应等作安排。会议讨论编制六盘水地区“三五”综合规划。根据邓小平的要求,将各部门的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做统一衔接,分1968年、1970年两个阶段规划。初步确定,“三五”期间六盘水地区包括交通、邮电部门在内的各行业共建项目27个,总投资27.6亿元。其中1966~1968年投资17化元;1969-1970年投资10.6亿元。“三五”期间建设矿井26对,设计年产原煤2020万吨;建洗煤厂10座,设计1970年生产精煤240~390万吨。

1966年9月8日,中共中央西南局向中共中央报送《关于贵州省六枝、盘县、水城地区第三个五年计刘时期工业建设规划的报告》,提出“三五”期间建设矿井26对,年产原煤能力2020万吨,包括现有矿井1970年生产原煤800万吨;建设洗煤厂10座,1970年生产精煤240~390万吨。是年10月12日,煤炭部以(1966)煤发字1390号文下发《对六盘水矿区总体设计审查意见的批复》,同意六盘水三个矿区总体设计总建设规模为1645万吨/年,人洗原煤1260万吨/年。其中六枝矿区生产原煤300万吨/年,入洗原煤100万吨/年;盘县矿区生产原煤705万吨/年,入洗原煤720万吨/年;水城矿区生产原煤640万吨/年,人洗原煤440万吨/年。并同意对矿井和洗煤厂的安排。

据“三五”期间总体规划估算,六盘水矿区总计需投资14.32亿元。其中矿井建设26亿元,选煤厂2.10亿元、其他工厂及辅助企业2.13亿元、交通运输0.96亿元、供电0.38亿元、小井0.46亿元、其他0.03亿元。需投入设备17万吨。其中永久设备14.36万吨、施工设备2.30万吨、生产设备0.17万吨(电缆,包括小井)、地质设备0.17万吨。需钢材25.5万吨,木材142.2万立方米(含生产71.8万立方米),水泥71.6万吨。另还需地质勘探事业费9000万元。

对劳动力的估算:六盘水矿区1970年职工总数控制在15万人左右。其中:地质劫探7000人、设计1500人、施工队伍6000人、生产人员8200人(煤炭6000人、其他生产2200人)、其他(指挥部、后勤等)3000人。比1965年末职工总数48000人增加10600人。除由老矿区调入10000人外,新增亦工亦农轮换工、基建工程兵等需请上级安排解决。至1970年时,老职工应占职工总数的30%。

 

 

 

 

 

(二)设计

1.设计队伍及设计思想

1965年1月9日,煤炭部决定调华东煤矿设计研究院淮南分院和原上海煤矿机械设计研究院做选煤设计的全部人员,到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分配工作。同月,云贵煤矿设计研究院在水城土桥成立,归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领导。2月9日,煤炭部决定调原上海煤矿设计研究院做工厂设计的干部到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分配工作。3月1日,云贵煤矿设计研究院更名为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截至5月,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有职工528人,其中工程师105人,技术员218人,助理技术员47人。全院共8个设计队:矿井设计队4个,选煤设计队、勘测队、工厂设计队、院直属设计队各一个。12月8日煤炭部决定再调武汉煤矿设计研究院的选煤设计人员支援水城媒设计研究院。12月5日,煤炭部决定由北京、沈阳、华东三个煤矿设计院分别组织设计突击队到六盘水矿区,帮助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编制3个矿井的设计。这三个矿井分别是盘县矿区的土城矿、月亮田矿、老屋基矿井。

1966年2月,水城煤矿设计院四队(盘县队)被媒炭部授于全国媒矿“标兵设计队”的称号。

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是六盘水矿区规划设计的主体队伍。1966年10月1日起曾使用“杨树农场”的代号。

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对六盘水矿区的地质勘查和煤矿设计进行统一平衡和督促检查实行有领导的地质、设计交又作业,统一计划,统一管理。

六盘水矿区的设计遵循“靠山、分散、隐蔽”原则,工业广场地址的选择及民用建筑区的规划采取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并按“先生产、后生活”的规定进行。

1964年10月2日,煤炭部副部长钟子云在水城小河煤矿召开的关于六枝、水城矿区建设规划会议上提出:“在地质情况基本弄清的基础上,可以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后来简称“三边”或“三结合”)。

1965年7月10~14日,钟子云到水城矿区主持老鷹山矿井设计情况汇报会,对该矿三结合”经验予以肯定。12月8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情况简报》第43期刊发“老鹰山矿井开工前准备工作中地质、设计、施工三结合”的典型经验,称“三结合”是“煤矿建设中的一项革命”。煤炭部《工作通讯》1966年第42期刊登水城矿区老鹰山矿实行三结合经验的材料。1966年4月2日,煤炭部对其直属各管理局(公司、指挥部),京西、平顶山矿务局,北京煤矿设计研究院、选煤设计研究院发出《关于组织学习老鹰山矿井三结合经验报告的通知》,称:“地质、设计、施工三结合是按照毛泽东思想多快好省地搞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主要经验……希即通知所属地质、设计、施工单位很好地组织学老鹰山竖井年产原煤90万吨,是国家计划于1965年开工建设的项目。其地形地质复杂,瓦斯大;建设队伍上得晚,地质报告6月オ提出。地质、设计、施工各单位打破旧框框,在现场实行有领导的交又作业,相互紧密结合,结果7月完成初步设计,10月15日主井开工,比过去的进度提前半年关于“三结合”经验,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上报的《关于老鹰山矿井开工前准备工作中地质、设计、施工三结合的报告》说:

“在设计前期主要是设计和地质相结合;后期主要是设计和施工相结合;设计是三结的纽带。

过去,设计没有地质报告不动手;地质工作死按规范,不问需要。在老鹰山矿,人员主动参加地质工作,跑野外,布钻孔,看岩心,搜集资料,同时利用已有勘探成果进行方案设计,提出方案现场审批;钻探结東后,一边整理出地质报告(初稿)在现场审批,一边编制矿井初步设计;最后在正式地质报告提交时,设计文件也已完成。老鹰山矿地质上问题多,主要是煤层对比。双方从查标志层、煤层顶底板岩性、煤质,古生物及物探曲线等方面入手,并配合看岩心、下小窑,走访老乡,设计人员动手采集煤层顶底板和若芯标本150多件,从而比较正确地解决可采煤层的对比间题。主要间题解决,设计也就做好了。设计队几次邀请地质队参加设计方案的讨论和审批,地质队几次邀请设计队研究地质构造、储量计算、涌水量,征求对地质报告内容的意见。情况沟通了,认识和行动逐步统一。全国储量委员会在现场审批报告,只用时三天。过去勘探工作被套住“三类九型”框框里,搞了不少无效劳动。这次和设计相结合,省去浅部边缘2个钻孔,将深部孔和井简检查孔合并,共节省538米钻孔;取消没有实用价值的顶底板岩石物理机械强度试验,少取样200个,少打探坑石门80米,免去边缘及深部2个孔(890米)的4个层次抽水试验,还减去2层非入洗煤的坑道大样试验。总共节约工日423个,节约投资98740元,同时精简报告,使地质工作进度提前2至3个月。设计人员分担地质工作量,获得地质知识,掌握活资料后设计更壮胆更实在。

“以往设计和施工打交道的时间最多,矛盾最多。在老鹰山矿,设计队长兼工程处副处长,设计参加施工,施工参加设计,团结合作,这是矿井开工较早的重要原因。设计为施工创造条件,施工为设计简化程序,二者都得到加快。1965年2月,为不占耕地井口选在一个泥塘,要求在雨季前打通330米的泄水涵洞。按老方法,须打9个工程地质钻再做设计,至少4个月后才能提图,当年矿井就不能开工。设计施工双方共同研究,先出图、开工,施工中设计人员、工程地质人员和施工人员眼班劳动,发现溶洞、淤泥、围岩松动破碎等情况,随时开三结合会议研究对策,修改设计,终于顺利打通涵洞,为矿井开工扫清障碍。同期,临时宿舍、居住区1600米供电线路,由施工和设计双方共同选线、定桩,研究规格、措施,了解情况后施工方只向设计队要一张放线曲线图就开始施工。从设计到完工,不到6天时间。如果不实行双方结合,至少得花两个月。截至11月15日,设计队到工程处征求意见和设计交底有记录的38次。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初步设计的交底和审查。院队领导率20多名设计人员带着40多个问题登门求教,工程处组织有120人参加,工人、技术人员提出50多个问题。经过4天共同研究,大多数问题得到落实解决。如对广场的布置,大家现场放线就地讨论,发现压风机房位于陡坡,施工困难造价高,一致意见决定搬家。任务交代室和浴室在地形上合并有利,就决定合并,既节省投资又扩大面积还便利工作。工程处对单身宿舍的图纸提出40多条意见,使设计更加完善。设计人员带着机修厂工艺布置问题访问20多位老师傅,收集80多条意见,大部分采用,使设计更合理,还节约1万多元。双方共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临时工程和永久工程,尽可能先建永久工程,减少临时工程费用。采区风井的施工利用永久性6千伏输电线6千米,变电所3座,绞车及车房三所,公路1.62公里。对已建成的临时工程分别视情况改作永久工程,如临时压机房和内广场临时单身宿舍改为永久使用,主井临时绞车房用作水久坑木加工厂,临时变电所用作永久油库,临时材料库用作永久工人休息室。共互相利用建筑物13栋,连同设备线路节约资金约15万元。设计人员参加施工贯彻设计意图,在工地和工人打成一片,提出7条意见,被施工队采纳。如工程队在矸石山斜坡开方取石,设计人员看到后提出,这里开方后以后还要填,建议改

在副井筒旁边开方,还能腾出施工场地。又如在主井锁口施工时,还没挖到基岩就发现几处片帮、漏稀泥,挂圈有压力。工程处主管工程师不在现场,工人有些急。参加施工的设计人员马上请来设计队主任工程师下井调查,并和赶回来的施工主管工程师一起研究,判断不会继续漏泥,建议再挖几米到基岩再整体砌壁。问题顺利解决。一位工人说设计上参加施工有问题马上解决。过去出问题,不是打电报就是派人请,动不动就要停工。”

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的报告最后对如何理解“不打无准备之仗”、日历工期与绝对工期,以及地质、设计、施工单位在建设中的“负责”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老鹰山矿井三结合中还存在的问题。

老鹰山矿井开工前准备工作中的“三结合”经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和煤炭部大力推广,很快成为六盘水煤矿建设的基本经验。

2.六枝矿区的总体设计

1958年初,重庆煤矿设计院提出普郎煤田开发意见,规划六枝矿区大中小型矿井13对,总设计原煤生产能力586万吨/年,选煤厂4座,总设计人洗原煤能力270万吨/年,辅助企业7个。由于“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计刘失去控制。1962年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现固、充实、提高”方针,“大跃进”中开工的矿井多数被停建、关闭或注销能力。

1965年9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提出《六枝、盘县、水城矿区建设规划资料》,六枝矿区规划为527万吨/年,共18对矿井(六枝矿井、地宗矿井、茅家寨矿井、龙潭矿井、四角田矿井、倒马坎矿井、大用矿井、岱港矿井、苗赛矿井、大赛矿井、落别矿井、木岗矿井、播东煤厂、新房二号煤厂、苦竹林矿井、上纳矿井、水母矿井、凉水井煤矿)。

1965年12月,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根据西南煤矿指挥部的意见,编制出《六枝矿总体规划》,规划开采三丈水背斜和大煤山背斜两个构造单元的部分井田,计8对矿井,规模331万吨/年;地宗筛分厂1座,能力150万吨/年;以及矿区铁路专用线19.64公里,窄轨铁路3.7公里;架空索道4公里以及其他辅助企业、附属企业。

1966年4月和1967年3月,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根据1965年煤炭部和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在盘县召开的设计工作会议要求,先后对六枝矿区三丈水背斜的北西翼、六枝向斜北东翼、大煤山背斜以及中营矿区近期开发和远期开发井田提出矿区总体设计的修改、补充及开发意见。19067年3月,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提出《六枝矿区总体设计补充修改报告》,确定六枝矿区生产能力为315万吨/年,共建正规矿井7对,矿区基建投资为1.95亿元,吨煤投资57.19元。同时把农业发展规划列入矿区总体设计,规划农副业基地6处,扩大耕地面积39500亩,植树造林10万亩,把矿区建成一个工农结合、既有现代工业又有现代化农业的新型矿区。

1970年,六枝矿务局设计处,承担六枝矿井二水平延深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化处矿井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1978年承担四角田矿井挖潜扩建方案设计;1980~1985年,承担四角田矿、凉水井矿、大用矿、六枝矿三水平延深,地宗矿等五对矿井开拓延伸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1984~1985年,承担地宗洗煤厂回硫车间、压滤车间施工图设计。同时承担矿区中学等公用工程、民用工程的设计。

1985年1月,贵州省煤炭公司对《六枝矿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的审议意见称,六枝矿区改扩建规模为35万吨/年,比原设计增加150万吨/年。

3.盘县矿区的总体设计

盘县矿区的总体设计由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承担。1965年6月,六盘水媒炭开发规划组盘县矿区规划小组到达盘县土城,经过4个月的工作,编制成《盘县矿区规划示意图》。8月,煤炭部工业部下达《盘西矿区设计任务书》,规定“三五”期间,盘西矿区开发规模为500万吨/年,“四五”期间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吨/年。11月中旬国家计委第一副主任余秋里和煤炭部副部长钟子云到盘县视察,鉴于国家对冶金用煤的紧迫要求,指示盘县矿区(包括盘西、盘东、土城东段等)开发总规模要达到200万吨/年。盘西矿区要尽量提高产量,决定1966年、1967年盘西所有矿井要同时开发完毕,1966年要建设月亮田、火烧铺、土城、老屋基四对矿井。根据这个要求精神,总体设计时大了开发强度。盘县矿区从南到北67公里,地形复杂,设计人员在没有交通工具情况下,数次踏勘,遇到重点地段就带着行李住下来。12月上旬,总体设计准备工作基本完成。12月中旬,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五九队提出《盘西矿区详查地质资料》。设计人员

以这份地质资料为依据,以此前踏勘调查为基础,从12月14日开始,苦战10天,到12月23日编制完成了《盘西矿区总体设计》。

《盘西矿区总体设计》设计矿区范围为:北起松河附近的35号断层,南至羊场坡井田的扁木箐村,走向长67公里,开均倾斜宽1.7公里,面积114平方公里。矿区主要由盘关向斜西翼,照子河向斜西段,土城向斜北翼西段组成。设计依据详查地质资料计算各井田的储量,全区计算结果148728万吨,矿井可采储量按地质储量70%计算为10.41万吨。

全区井田划分为6对大中型矿井和7对小型矿井。大中型矿井是:土城矿井,生产能力180万吨/年,平硐开拓;月亮田矿,生产能力90万吨/年,斜井开拓;老屋基矿井,生产能力180万吨/年,立井开拓;松山矿井,生产能力60万吨/年,斜井开拓;纸厂矿井,生产能力90万吨/年,立井开拓;火烧铺斜井生产能力90万吨/年,火烧铺平酮生产能力60万吨/年;6对大中型矿井设计能力合计750万吨/年。7对小型矿井是新寨斜井,15万吨/年;芦家赛斜井,30万吨/年;大坪地斜井,15万吨/年;大田坝斜井30万吨/年;月亮田平硐,15万吨/年;山脚树斜井,30万吨/年;火烧铺北平斜井,15万吨/年。7对小型矿井设计能力合计150万吨/年。

上述矿井设计规划均衡生产时间约50年,总服务年限约120年。

盘西矿区选煤厂的建设,设计规划两个方案。第一方案设计建设土城、老屋基和红果三个人选能力各240万吨/年的群矿选煤厂和集中选煤厂;第二设计方案中,土城群矿选煤厂和红果集中选煤厂与第一方案同,不同的是老屋基改为矿井选煤厂,入选能力为150万吨/年。另加1个月亮田矿井选煤厂,人选能力为80万吨/年。设计综合各方面情况,对比分析优劣,本着一切工作立足备战的思想,最后推荐第二方案。

设计对基本建设投资估算为:矿区全部建成总投资额61548.4万元,不包括铁路专用线总投资53684.2万元。其中矿井(包括铁路站线)和选煤厂投资共计50061万元,占总投资的81.3%。按矿区年设计生产能力900万吨计算,吨煤投资为68.39元,不包括铁路专用线投资吨煤投资为59.61元。

1966年6月1日至7月3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在盘县瓦厂召开六盘水设计审查会议,将盘西矿区6对大中型骨干矿井的总设计生产能力,由原来的750万吨改为705万吨。同年10月煤炭部下达《对六盘水三个矿区总体设计审查意见的批复》,同意盘西矿区705万吨的建设规模及对选煤厂的设计安排。

1968年8月2~19日,煤炭部革筹小组组织六盘水地革委、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基建工程兵四十一支队、盘县矿务局等备组,以及北京、华东、沈阳煤矿设计院和选煤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对盘县矿区总体设计和设计工作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建议将矿区规模由705万吨/年降为510~540万吨/年。9月2日煤炭部革筹小组以〔1968煤筹字698文批复同意会议纪要。

1971年6月,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提出了《盘西矿区总体修改设计》。这次修改设计依据的地质资料分别是:煤田地质劫探公司一一二队、一五九队、一一九、一九八队分别提出的地质精查报告,新寨、芦家寨、大坪地普查最终报告以及金竹坪(鄢家察)、佳竹筲地质精查报告(未定稿)和梓木嘎普查报告(初稿)。设计更加突出“两条腿走路”,大中小相结合,地面非生产建筑搞“干打垒”等。设计规划地区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二城东部的Fs断层走向长19公里以及盘东的那家寨、佳竹等走向长15公里的地区。

规划区域内地质储量为34.96万吨。矿井可采储量按地质储量的65%计算,结果为22.69万吨。两项分别比原设计增加20.09万吨和12.27万吨。

设计分为近期移交矿井、近期移交项目与后期移交矿井、后期移交项目两大部分。近期移交矿井指煤炭资源位于火烧铺至土城铁路专用线沿线,易于开发的矿井,近期移交项目指围绕近期矿井建成时需要建成的配套项目;后期移交矿井指开发时间较晚的矿井,后期移交项目指围绕后期建成的矿井必须建成的配套项目。

矿区内共规划14对矿井,25个出煤井,总规模为1023万吨/年。其中近期工程(包括正在施工的)规模为678万吨/年,后期及远期工程规模为345万吨。与原设计比较,土城矿井(五七矿井)由原来的18万吨/年降为120万吨/年:月亮田矿井由原来的90万吨年降为60万吨/年;老屋基矿井由原来的180万吨/年降为90万吨/年;纸厂矿井改为沙陀矿井,由原来的90万吨/年降为87万吨/年;火烧铺矿井由原来的150万吨/年降为120万吨/年;山脚树矿井由原来的30万吨/年提高到45万吨。

设计规划建设4个选煤厂。即火烧铺矿井选煤厂90万吨/年;沙陀群矿选煤厂,150万吨/年;老屋基群矿选煤厂,150万吨/年;土城群矿选煤厂,240万吨/年。与原设计相比,土城群矿选煤厂未变,红果集中选煤厂和月亮田矿井选煤厂取消,老屋基矿井选煤厂改为群矿选煤厂能力不变,增加沙陀群矿选煤厂。

《盘西矿区总体修改设计》对全区基本建设投资估算,把已建成的六七一厂,110千伏输电线路,盘关、沙坡110千伏变电站,汽车修配厂以及市政建设费用除外,总投资为92531.9万元,其中矿井和选煤厂投资为68263万元,占总投资的73.7%。按设计生产能力1023万吨计算,吨煤投资为90.5元。其中近期移交设计生产能力678万吨/年的矿井吨煤投资92.3元,后期移交设计生产能力345万吨/年的矿井吨煤投资为87元。

1972年12月19日,燃料化学工业部下文,批准《盘西矿区总体修改设计》中火烧铺、沙陀、松山、老屋基、山脚树、月亮田、大田坝、土城8对矿井的设计,8对矿井的设计能力由612万吨改为576万吨。以后沙陀、松山、大田坝3对矿井先后下马。

4.水城矿区的总体设计

1958年10月,重庆煤矿设计院提交《水城煤田大河边矿区总体规划》,提出开发矿井7对,总设计原煤生产能力645万吨/年,选煤厂3座,总设计入洗原煤能力645万吨/年。同时提交《水城煤田小河边矿区总体规划》,提出开发矿井4对,总设计原煤生产能力150万吨/年,选煤厂1座,入洗原煤能力90万吨/年。1960年6月,重庆煤矿设计院提交《水城煤田大河边、神仙坡、土地垭矿区总体规划》,提出开发矿井19对,总设计原煤生产能力1092万吨;选煤厂7座,总设计入洗原煤能力846万吨/年。所规划矿井,仅有大河边五号矿井(即后来的汪家赛平硐,于1958年7月动工1961年8月停工缓建)和小河边一号、二号、三号平硐,新斜井开工建设。

1964年10月,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提出《贵州省水城矿区设计任务书》,国家计委于1964年12月以《关于贵州省水城矿区设计任务书复函》批准。以这两个文件为依据,1965年4月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完成水城矿区总体设计。矿区设计规模为505万吨/年,共建7对矿井(小河矿井、老鹰山矿井、大河边矿井、汪家寨平硐、汪家寨斜井、木神沟矿井、大湾矿井、顶拉矿井),两座选煤厂(老鹰山、野马寨)设计入洗原煤350万吨/年,以及机修厂、医院、生产辅助企业及文化福利设施等。

1965年4月,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提交《水城矿区总体设计》,规模500万吨/年。

1968年1月5~14日,煤炭部革筹小组委托六盘水地区革筹小组审查水城矿区总体设计,确定矿区规模为:矿井8对、设计能力600万吨/年;选煤厂3座,年处理原煤350~380万吨。

1980年12月,贵州省煤炭工业局提出贵州省西部主要矿区规模意见,其中水城矿区矿井规划23对,设计能力1495万吨/年。其中远期12对,设计能力885万吨/年;近期3对,设计能力180万吨;投产8对,设计能力430万吨/年。选煤厂3座,人洗能力350万吨/年。其中近期1座,人洗能力120年万吨/年;投产2座,入洗能力230万吨年。建设神仙坡一土地垭铁路支线1条,全长40公里;建设水西(今六盘水站)一格目底专用线1条,全长20公里。

1985年1月,贵州省煤炭公司对《水城矿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的审议意见称,水城矿区改扩建总规模为840万吨/年,比原设计增加410万吨/年。

5.六盘水其他工程的规划

六盘水矿区工厂建设项目规划:机器制造厂3座,年生产能力4万吨;机修厂8座,年生产能力4.25万吨;火药厂1座,年产火药1万吨、雷管3000万发;矿灯厂1座,年产矿灯4万盏;建材厂26座,年生产水泥10.4万吨,砂34万立方米、石料29万立方米、黏土砖2100万块、矸石砖2700万块、炉渣砖1700万块、石灰3.4万吨、混凝土构件6万立方米、制材4万立方米;小电厂5座,装机19750千瓦;综合利用试验工厂1座;水厂1座。

以上共46座工厂,加上铁路、公路、电力、通讯、文教、科研、医疗、仓库等配套项目115个。总计“三五”期间内的建设项目共200个。

小井建设规划:建设小井是为给大井建设创造条件,满足1968年前用煤之需,并为大井生产练兵。总规划建小井58对,能力556万吨/年。其中,能力在10万吨/年以上的39对,475万吨/年;3万~5万吨/年的19对,81万吨/年。从1965年起陆续开工建成24对,总能力约300万吨/年。其中六枝矿区2对30万吨/年,盘县矿区17对210万吨/年,水城矿区5对60万吨/年。

农业发展规划:根据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要求,六盘水矿区在发展煤炭工业的同时,要求使农林牧副渔有较大发展。六盘水矿区总体规划列入了发展农业的规划。初步规划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不含郎岱、盘县、水城三县)范围内,1970年农业生产要达到以下指标:粮食总产1.29亿斤,比1965年提高4%,五年平均递增率14.3%;经济作物总产量309万斤,蔬菜1,2亿斤;牛马猪羊等牲畜共18.52万头(匹、只),比1965年提高9,.4%。五年内兴修水利工程42处,新增灌溉面积,2.66万亩。计刘土改田2.83万亩,坡改梯3.92万亩,建成稳产高产田8万亩。

为实现基本建设队伍野战化,本着“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规划建20个基建职工的生活基地(六枝7、盘县9、水城4),使2万户家属进驻基地。

 

 

 

 

编辑:银昌毕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黔ICP备17003540号-1
联系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以朵大道
联系电话:0858-6239395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