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资源 > 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决策由来和资源

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决策由来和资源

2021年12月07日 10:17:33 访问量:36338

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决策由来

资源

三线建设决策

调整一线,建设三线,改善工业布局,加强国防,进行备战。这是20世纪中期毛泽东和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所谓一、二、三线,是按地理区域划分的,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三线分两大片,一是包括云、贵、川三省的全部或大部分及湘西、鄂西地区的西南三线;一是包括陕、甘、宁、青四省区的全部或大部分及像西、晋西地区的西北三线。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省区的腹地为小三线。地处贵州西部腹地的六盘水是西南三线的重要地区。三线建设对六盘水的开发规模

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一、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决策由来

从1961年起,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63年下半年全国经济形势呈现全面好转的势头。然而,此时国际形势日趋紧张。1962年美国多方支持国民党武装特务部队窜犯我国东南沿海和广东沿海地区,妄图建立大规模进犯大陆的“游击走廊”;印度政府不断蚕食我国领土,在中印边境东西两段同时向我国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美国在侵朝战争失败后,又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把战火烧到我国南大门外;侵略我国长达8年之久的日本还未同我国恢复正常邦交;北部中苏边境地区的气氛也很紧张。战争气氛越来越浓。1964年4月25日,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提出一份报告,对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有些情况相当严重:1.工业过于集中。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集中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2.大城市人口多。全国有14个百万人口以上和25个50万至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尚无有效施。3.主要铁路枢组、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还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4.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报告建议由国务院组织一个专案小组,根据国家经济的可能情况,研究采取一些可行措施。

总参作战部的这份报告,引起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64年5月11日,在中央召开工作会议的前タ,毛泽东听取“三五”计划的汇报,并讲了一些他的想法,大意是:国民经济有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工业是一个拳头,基础エ业是屁股。工业要为农业服务。建设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只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能搞多了,要少而精,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留有余地。会议期间毛泽东表示,“三五”计划要考虑解決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5月28日,中央书记处开会进一步研究“三五”计划。大家认为,国民经济经过几年调整,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各方面仍有不少困难,加强国防建设的重点和规模以及它同解决吃穿用的关系,必须安排得当。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说:这次计划按农轻重、解决吃穿用和两个拳头、一个屁股进行安排,是建设的完整方针。攀枝花工业基地的建设,第三个五年计划打基础。按低方案摆计划,五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不能超过1000亿元。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说:计划方法要总结经验,不能再搞苏联的那一套。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果不注意布局,发展下去更不平衡。1964年的基本建设要重新排队。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指出:大家要多搞基本建设,但不能过多,只能办几件事;一切要保持过去几年的做法,不能一下放松。

6月6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集中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改变计划方法。过去制订计划的方法基本上是学苏联的,要改变计划方法。我们的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エ业为主导。按照这个方针制订计划,先看可能生产多少粮食,再看需要多少化肥、农药、机械、钢铁,还要考虑打仗的需要。

二是进行备战。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不是原子弹,而是常规武器。他提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追击炮、子弾、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搞不起来,睡不着觉。毛泽东说: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子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

毛泽东的这番话,引起中央与会领导的共鸣。大家一致认为应在加强农业生产、解决人民吃穿用的用时,迅速展开三线建设,加强战备。

1964年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三人联名,把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意见,向毛泽东、党中央写报告。建议在国务院成立专案小组,提出一切新的建设项目应摆在三线,并按照“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布点,不要集中在某几个城市;一线的重要工厂和重点院校、科研机构,要有计划地全部或部分搬迁到三线;不再新建大中型水库;恢复人民防空委员会,积极准备北京地下铁道的建设,考虑在上海、沈阳建设地下铁道。对上述各项工作,确定由专案小组成员分工负责,用8、9两个月的时间进行研究,提出逐步施行的具体方案,经专案小组综合研究后,报中央批准,分别纳入1965年计划和“三五”计划。

同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三线建设问题。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工厂可以一分为二,抢时间迁到三线去,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备后方,不仅工业交通部分要搬迁,学校、科学院、设计院都要搬迁。成昆、滇黔、川黔这三条铁路要抓紧修建,钢轨不够,可以拆其他线路的。

根据中央的决定,各有关部门迅速展开西南、西北三线建设的具体部署。部署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三线建设新的工厂,扩建部分工厂,由国家计委负责组织;二是把一线的“独生子”(即全国仅此一家的重要工厂)和配合后方建设所必需的工厂搬迁到三线,由国家建委负责组织;三是组织好全国的工业生产,为三线建设提供设备和材料由国家经委负责。随后,由分别成立的西南、西北三线建设指挥部,负责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在三线地区新建、扩建、迁建项目的计划协调和物资供应工作。西南三线建设指择部由李井泉、程子华、阎秀峰负责;西北三线由刘澜涛、王林、安子文、宋平负责。自此,三线建设在西南、西北迅速展开。据不完全统计,1964年下半年到1965年,在西南、西北三线部署的新建和扩建、续建的大中型项目达300余项。

 

 

二、六盘水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

三线建设战略提出不久,1964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中共中央西南局和和国家计委在四川西昌召开会议,对西南三线建设进行具体部署。会上明确西南三线建设四川、贵州是重点,并对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作初步安排。西昌会议所作规划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六盘水为中心的煤矿基地建设。这个煤矿基地,是同年六七月份煤炭部与国家计委负责煤炭工作的人员,对云贵川三省进行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后选择确定的。它是与攀枝花钢铁基地相互配套的一个重点项目。六盘水自此进入国家最高决策层的视野。

(一)六盘水的区位优势

“六盘水”1964年还未成为一个统一的政区,实际指的是贵州省安顺地区的六枝县、兴义地区的盘县和毕节地区的水城县。这一年六七月份煤炭部和国家计委经过调查,确定三县煤藏丰富,决定在这里建立煤炭基地,于是三县因“煤藏丰富”这一特征被连在一起,“六盘水”作为一个组合性的专用地名也从此被逐渐叫开。

六盘水地区1967年10月开始成为一个政区。1970年12月六盘水地区所辖六枝、盘县、水城3个特区分别与安顺地区的郎岱县、兴义地区的盘县和毕节地区的水城县合并,3个特区地域扩大。1978年12月地区改设为省辖市。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水城特区,分设水城县、钟山区。1999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盘县特区,设立盘县。至此,六盘水市行政区划确定,下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4个县级行政区。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斜坡上,地处北纬25°19’44"至26°55’33"、东经104°18’20"至105°42’50"。地域东邻安顺市,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接云南省曲靖市,北毗毕节市,钟山区的大湾镇作为飞地嵌于毕节市威宁、赫章二县之间。市域总面积9956平方公里。

市境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Ⅰ级构造)上扬子台(Ⅱ级构造)的威宁至水城城断褶束、黔西南叠陷褶断束及黔中早古拱褶断束和黔南古陷褶断束。地壳运动从华力四旋回至喜山旋回期间,经历12次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升降运动和极少的褶皱运动。地层由中泥盆系至第四系沉积序列中,侏罗系至第四系地层发育不全。岩浆岩不甚发育,仅有华力西期和燕山期地壳运动伴随的岩浆入侵或喷溢。地形顺应地质构造展布,由西北向东倾斜,乌蒙山脉盘踞其中。最高峰为韭菜坪海拔29003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处在北盘江河谷,海拔586.0米;大部地区海拔1400~1900米。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座,海拔1900~2500米的山峰有664座,海拔1400~1900米的山峰有330座海拔900~1400米的山峰有17座。市境地块破碎,山高坡陡,沟深谷狭。碳酸盐岩类分布极广,占总面积的58.19%。岩溶地貌发育,多峰丛、孤峰、溶洞、暗河、伏流。有溶洞131处。

多山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市境成为兵家要地和战略大后方。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始终难以深入贵州,更无一兵一卒到过六盘水。中央決定三线建设项目实行“分散、靠山、隐蔽”方针,在这里布点显然得天独厚。1965年12月7日上午,邓小平在昆明主持西南钢铁工业发展会议时说,西南比西北条件好得多。又说,昆明坝子上,我不主张多搞企业。现在重点搞贵州。

六盘水市境是中原进入云南的主要孔道,自古称“云贵之襟喉”。元代兴建的滇黔驿道即从市境南部通过。1936年修建的京滇公路(后来改称320国道)大致沿滇黔驿道线路经市境入云南达缅甸,被称为“抗日生命线”。进入21世纪,市境公路四通八达,主要有镇胜高速和贵黄、大烟、毕纳水、两水、刘坪等干线。

1966年3月横贯市境的贵昆线全线通车。六盘水站东至贵阳246公里,西至昆明393公里。1970年7月成昆线全线贯通后,六盘水矿区媒炭可通过贵昆线、成昆线直接运往攀枝花钢铁基地。至2002年年底,市境纵横有6条国家铁路和1条地方铁路,六盘水已成为中国西南铁路交通的枢纽。

(二)六盘水的矿产资源

市境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煤、铁、铅、锌、铜、锑、镍、铀、钻、银、钛、硫铁矿、硅砂、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萤石、方解石、冰洲石、重晶石、海泡石(石棉)、锗、镉、镓、铟、铈、鋼、砷、汞、硒、水晶、油页岩、有膏、黏土(水泥配料)等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铅、锌、铀、镍、银、储、镉、镓、铟、硫铁矿、石灰石、白云石、萤石、石膏、其中以煤、铁、铅、锌储量为多,煤储量居贵州全省之首。

市境煤炭资源储量大、煤种全、煤质好。截至20世纪90年代,已探明产地或井田81处,大多为二类二型或二类三型,主要储藏在上二迭统龙潭组和长兴组地层中,层位较多,煤系地层总厚度200~600米。预测六盘水煤田垂深2000米内的总储量为768.73亿吨。其中气煤29.43亿吨,肥煤115.23亿吨,焦煤195.21亿吨,瘦煤56.33亿吨,贫煤189.84亿吨,其余为无烟煤。截至1990年年底,六盘水累计探明煤炭储量1666290.19万吨,其中六枝煤田213312.5万吨,盘县煤田983526.69万吨,水城煤田469451万吨。

全市探明铁矿地质储量1.3亿吨。其中水城观音山截至1978年底探明铁矿工业储量2313万吨,远景储量637万吨,合计2950万吨。含铁品位在45%以上的富铁矿储量1799万吨,占工业储量的78%。

此外,市境石灰石、白云岩资源丰富且质量好、厚度大、分布广。已探明熔剂用石灰石矿储量2.6亿吨,冶金用白云石矿6796万吨。这是冶金的辅助原料和水泥的主要原料。

 

编辑:银昌毕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黔ICP备17003540号-1
联系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以朵大道
联系电话:0858-6239395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