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关注心理健康,携手陪伴成长|市二十三中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关注心理健康,携手陪伴成长|市二十三中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2023年05月31日 20:05:55 访问量:10339


满怀信心,昂首奔赴,为“廿三”教育高质量发展接续奋斗


为心赋能 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健康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孩子的快乐与健康,进步与成长,时时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逐渐引起家长、教师甚至全社会的关注。据卫计委、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中超过3000万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及行为障碍等各种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情绪不稳定和学习适应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而且人数在不断增加。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维护孩子及家长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何时,家校共育都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在这一时期为孩子构筑一道有力的防护墙,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

MENTAL HEALTH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什么都处以冷漠的态度;上课因害怕讲错而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因怕错而不敢大声回答;班级布置的活动,经常以力不胜任而推辞,或者勉强应付;做事缺乏主动性;做作业不敢相信自己是对的,总要与别人对答案以后才放心;“我不行”、“我不会”、“我不去”成了口头禅等。

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给家长的建议

1.帮助学生树立“我不完美 ,但是我明天总可以更好”的信念。

2.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进一步提高能力。

3.肯定优点,摆出实绩,给其成就感。

4.交给任务,培养自信,助其自立形象。

5.行为迁移。对有自卑感的学生,还要进行行为训练,引导他们昂起头走路,训练他们敢于盯住别人的眼睛看,教会他们积极的自我暗示。

二、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给家长的建议:由于对抗行为有时容易被老师、家长误认为仅仅是道德问题,而只是加以批评、惩罚等,最终导致结果适得其反。为此,对于这类学生切忌用生硬的态度,而应当首先学会理解他们,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这类学生做出态度的改变。从心理治疗而言,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及集体心理治疗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

三、孤独心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所以人离不开群体,同样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孤独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

孤独感正是个人在群体中所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无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状态。孤独是缺乏与人交往的结果,又是难以与人良好交往的心理问题。

许多中学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一些中学生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他们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


给家长的建议

1.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改变孤独情境

参与集体活动的主要价值,在于学习社会能力,并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并了解自己。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可以有效地转移孤独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密切同学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增强集体意识。在活动中培养广泛内兴趣爱好,树立自己的信心,在实践中逐渐走出孤独。

2.增强孩子的理性认知,合理宣泄情绪

人的行为、情绪都源于人的思想,孤独者应该正视孤独的情绪体验,增强自己的理性认知,找到产生孤独心理的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适当地宣泄自己的苦闷情绪,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保持心理平衡。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加强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防患于未然。

3.学会与人交往,提高自尊自信

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通过交往,可以使孤独者悦纳自己和他人,正视现实,发现自己和他人光明的一面,保持一种乐观、积极、进取、和谐的精神状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增强自我的价值感和力量感,有助于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减少孤独、空虚。

4.提高挫折承受力,完善个性特征

孤独者往往因为无法承受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挫折,采取消极的态度,走入孤独的“陷阱”,无法自拔。中学生应该学会勇敢地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完善自身个性特征,勇敢地走出孤独的心境,重新树立面对学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四、以自我为中心

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实现和个人奋斗中,处处都得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触犯到个人一点点利益就斤斤计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在处事中,只有别人关心他(她),他(她)却从不去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想方设法去损害别人和社会利益,以至于走上犯罪的道路。


给家长的建议

1.制定规矩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2.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父母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3.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4.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求,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5.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适当参与家务事。
五、厌学心理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

他们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 感到学习没劲, 丧失上进的信心, 学习欲望低下, 重者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 把学习视为苦差事, 上课懒得开课本, 作业不能独立完成, 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解脱, 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 终日浑浑噩噩, 看到课本就头痛, 坐进教室就犯愁,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 对老师缺乏感情, 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


给家长的建议

1.避免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导致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

对孩子期望高、要求严,不能说是一件坏事,但如果过分的高期望高要求,超出孩子自身的承受能力,确实容易坏事。

家长的高期待高标准下,孩子缺少正面的鼓励和肯定,觉得自己怎么做父母都不满意,自信心不足;过重的学业压力下,孩子每天的生活都被学习充满,没有可以停下来休息、玩耍的时候,整个人是压抑的,无法从学习中感受兴奋和快乐。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造成自我价值感缺失,逐渐对学习产生抗拒。

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应符合孩子实际情况,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给孩子适当的“放空时间”可以自由地休息、玩耍。不要过于严苛,懂得给孩子肯定和鼓励,孩子有自信了,在学习上会更加充满活力与激情。

2.不要过度管教、督促,让孩子失去自觉性

家长把学习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了,孩子便不觉得自己要为学习负责,于是失去自觉性,懒惰不爱思考,事事依赖父母。

一旦什么时候家长不再督促、为他安排好,孩子就懒得学习、开始讨厌学习。

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个人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更高,家长的过度干涉、管教,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越是想让我好好学,我偏偏不学。”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很重要,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动性。没有自由,孩子就学不会自觉。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自由安排学习的机会,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假期的学习安排,让孩子自己做主,他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会更高。

3.避免唯成绩是论,过分看重学习成绩

父母过分看重分数,情绪、对孩子的态度随着孩子成绩而改变,会使得孩子也一样过于看重分数,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当孩子觉得自己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了,干脆就放弃了,于是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发现孩子的特点和优点加以培养,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这种自信心会帮助孩子在学习和其他各个方面都做得更好。

在学习这件事上,也不应该让孩子只看重成绩,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对知识的渴望,真正地享受学习过程,而不是功利性的考高分。

六、迷恋网络问题

调查发现,过度迷恋网络与学生成绩、心理、情绪因素以及一些不良行为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迷恋网络的人较少。迷恋网络的学生焦虑的倾向比较明显,性格内向,有孤独感、感觉被其他学生孤立的学生更倾向于迷恋网络。有吸烟、吸毒、打架、赌博、观看色情信息、离家出走倾向、自杀倾向的学生对网络的迷恋程度明显高于一般的学生。


给家长的建议

1.时间管理技术

核心在于通过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学生发展一种积极的行为方式以取代消极的迷恋行为。比如,可以打乱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表,如果学生喜欢在中午上网,那就在中午监督其午睡,让其适应一种新的时间模式,从而打破其上网习惯。还可以请父母监督上网情况,用小闹钟等手段安排他准时下网,从而逐步减少上网时间。

2.支持群体

让学生参加诸如社团、兴趣班之类的团体。提高学生结交具有相类似背景的朋友的能力,从而减少对网络交往的依赖。比如可以先在现实生活中和有共同爱好、共同语言的同学建立良好关系,再进一步发展其他的人际关系。

3.家庭治疗法

让家长明白孩子可能具有强烈的迷恋倾向,减少对网络迷恋者的责备。建议家长和孩子之间多就孩子的迷恋网络原因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家长要真诚地倾听孩子的感受,与孩子一起外出度假或帮助孩子培养一些新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爱好。

4.行为契约法

让过度迷恋网络的学生和自己或家长,在协商的前提下,共同制定行为契约,主动接受外界的监督,以达到摆脱迷恋的目的。

七、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现象。它是由一定的应考情境引起,以担心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受个体的认知评价、人格因素和其他身心因素制约的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表现为: 

一听说要考试就紧张起来,考前睡不好觉,考试时出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现象。某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给家长的建议

帮助孩子正确客观地认识考试的意义,认真准备,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当怯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


调节情绪的几种方法

MENTAL HEALTH


1、倾诉宣泄法
  一是以谈心的形式向闹矛盾的对方谈出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换意见,解开疙瘩,消除不良情绪和情感;二是以写日记的形式把内心的不快倾诉出来,还可寻找自己产生消极情绪和情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以此达到心理平衡。
2、呼吸放松法

(1)吸气,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2)抑制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3)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

3、体育运动宣泄法

当学生遇到些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出现压抑、烦躁情绪时,做些剧烈的体育运动也能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4、音乐调节法

医学表明: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幸福是需要学习的,爱是需要练习的,孩子的健康成长,更离不开健全的家庭教育观。让我们家校携手共育,一起接纳孩子、欣赏孩子,呵护生命之花璨然绽放!        

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
2023年5月10日
END


编辑|胡万菊

一审|王刚刚

二审|李灿红

三审|杨 军

总编|周化海


 你点的每一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编辑:银昌毕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黔ICP备17003540号-1
联系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以朵大道
联系电话:0858-6239395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